| RK | 企业 | iB+iF |
|---|---|---|
| 1 | 华为云 | 91.22 |
| 2 | 中兴通讯 | 90.52 |
| 3 | 阿里云 | 90.41 |
| 4 | 天翼云 | 89.74 |
| 5 | 移动云 | 89.45 |
| 6 | 百度智能云 | 87.98 |
| 7 | 中电金信 | 87.83 |
| 8 | 腾讯云 | 87.08 |
| 9 | 联通云 | 86.66 |
| 10 | 金蝶云 | 86.52 |
| 11 | 达梦数据库 | 85.79 |
| 12 | 浪潮云 | 84.13 |
| 13 | 深信服 | 83.17 |
| 14 | 中科创达 | 83.08 |
| 15 | 网宿科技 | 82.43 |
| 16 | 浩鲸科技 | 81.75 |
| 17 | 亚信科技 | 81.56 |
| 18 | 顺网科技 | 79.99 |
| 19 | 优刻得 | 79.90 |
| 20 | 金山云 | 79.64 |
| 21 | 火山引擎 | 79.51 |
| 22 | 超聚变 | 79.48 |
| 23 | 星环科技 | 79.29 |
| 24 | 品高云 | 77.98 |
| 25 | OceanBase | 77.71 |
| 26 | 京东云 | 77.65 |
| 27 | SmartX | 74.85 |
| 28 | PingCap | 74.52 |
| 29 | 明赋云 | 73.88 |
| 30 | 网易数帆 | 73.75 |
| 31 | 联想 | 73.51 |
| 32 | 九州云 | 72.24 |
| 33 | 青云科技 | 71.79 |
| 34 | 七牛云 | 71.35 |
| 35 | 有云数智 | 70.75 |
| 36 | ZStack云轴科技 | 69.27 |
| 37 | 瑞驰信息 | 68.69 |
| 38 | PPIO边缘云 | 68.34 |
| 39 | 网心科技 | 68.28 |
| 40 | DaoCloud道客云 | 67.92 |
| 41 | 白山云科技 | 67.41 |
| 42 | 开创云计算 | 66.77 |
| 43 | 庭宇科技 | 66.59 |
| 44 | 灵境云 | 65.97 |
| 45 | 焱融科技 | 65.85 |
| 46 | 新数科技 | 65.58 |
| 47 | 机智云 | 65.18 |
| 48 | 即刻雾联 | 63.98 |
| 49 | 企商在线 | 63.57 |
| 50 | 华翊量子 | 63.43 |
| 2025.11 DBC/CIW/eNet16 | ||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不断深入,一种更为集约、灵活且普适的计算范式分布式云与分布式算力正逐渐从技术概念走向规模化实践,重塑着数字基础设施的形态与边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布式云的核心思想在于将原本集中于核心数据中心的云服务能力,按需分解、下沉并部署到不同的物理位置。这些位置可以是大城市的区域中心,也可以是工厂的车间、医院的机房、移动的基站,甚至是太空中的卫星,它们与中心云共同构成一个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一朵云”,由云服务提供商进行统一的管理、运维、更新和安全保障。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本地享受到与中心云一致的技术栈、服务体验和安全控制,同时满足了低延迟、数据本地化以及特定场景的专有需求。
与分布式云紧密交织的概念是分布式算力。如果说分布式云侧重于云服务形态和位置的分布化,那么分布式算力则更强调计算资源本身的协同与调度。它旨在将地理上分散的、异构的计算单元——从核心云数据中心、边缘节点,到终端设备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乃至物联网传感器中的闲置计算能力——整合成一个虚拟的、庞大的超级计算机。
分布式云与分布式算力的协同作用,正在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能。在智慧城市领域,交通管理系统的视频分析可以在路侧的边缘节点实时完成,瞬间识别违章行为并优化信号灯配时,无需将海量视频流传输至云端;在工业互联网中,生产线上的传感器数据在工厂本地的边缘平台进行分析,实现对设备状态的毫秒级预测性维护,有效避免非计划停机,同时,核心的工艺优化和数据建模则可以在区域中心云或中心云完成,实现数据的分级处理与价值最大化;在内容分发领域,通过将热门内容缓存至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节点,可以显著降低主干网络压力,提升视频播放的流畅度和启动速度,改善终端用户的观看体验;在科研领域,全球志愿者的闲置计算资源可以被集结起来,共同参与寻找新的药物分子或分析天文数据,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
如何根据任务特性、数据位置、节点负载、网络状况和成本约束,动态、高效、最优地将任务调度到最合适的计算节点上,是实现分布式算力价值最大化的关键。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算力需求的持续爆炸式增长,未来的算力网络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基于AI实现资源的自动感知、任务的精准预测和调度的全局最优,算力供给也将趋于泛在化,从地面延伸到空中、海洋甚至太空,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计算能力。
结语
分布式云与分布式算力代表了云计算演进的重要方向,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协同的持续深化,它通过将计算能力从中心向边缘、向终端扩散,构建了一个更加贴近业务、响应敏捷、资源高效的数字化基石。
(文/元素)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