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未来银行科技服务商TOP100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2025中国AI眼镜TOP10

2025-11-17 eNet&Ciweek

2025中国AI眼镜TOP10
S/N品牌/企业技术/优势/特点
1雷鸟创新技术硬核派,凭借自研的“全息光波导”技术和卓越的一体机产品体验,在消费级市场销量一骑绝尘
2XREAL全球销量累计最高的AR眼镜品牌之一,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和渠道能力,在海外市场建立了强大先发优势
3小米生态与价格屠夫,依托“人车家”全生态势能和极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迅速抢占市场,是任何对手都不敢忽视的
4RokidB端深耕者,在企业级AR解决方案上构筑了坚固壁垒,获得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的工业级大单,证明了其产品在复杂场景下的实用性
5华为全栈技术巨擘,凭借在5G通信、自研芯片(如麒麟)、鸿蒙生态及企业级解决方案上的深厚积累,提供的是端到端的综合竞争力
6魅族设计与交互的坚守者,在AI眼镜的轻量化、无痕化设计及人性化交互体验上有着独特的追求和良好的用户口碑
7阿里巴巴-夸克AI原生应用派,其眼镜的核心优势在于深度整合了阿里的AI大模型与生活服务生态(如导航、支付),意图打造一个“可穿戴的AI生活助手”
8李未可AI数字人驱动,创新地将AI数字人技术与AR眼镜结合,主打情感化、人格化的交互体验,在细分市场中独树一帜
9INMO影目科技轻量化先锋,专注于基于BirdBath光学方案的轻量级AR眼镜,在消费级市场的出货量和销售额上表现抢眼
10亮亮视野垂直领域专家,在翻译等特定垂直场景做到极致,其翻译眼镜的准确性和易用性获得了全球政府级订单,是“专精特新”的代表
2025.10 DBC(DB Consulting)/CIW

从目前看,中国AI眼镜市场高速增长但尚不成熟,这个市场正处在“爆发窗口期”。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60%,而中国市场增速更是位居全球首位。但是,也正因为是新兴市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品牌形成绝对的统治性优势,格局仍在快速变化中。

参与者背景多样,比如创业公司雷鸟创新、Rokid、XREAL、影目科技等,它们通常以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形态切入市场;大厂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它们入局AI眼镜,更多是作为其“人车家全生态”或“AI超级入口”战略的一部分,注重生态整合。

还有一些产业链上游企业,如歌尔股份、京东方、希荻微等,它们在微显示、声学、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上布局,是产业发展的基石。

就技术路线与挑战而言,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技术路线多样,主要在光学显示(如MicroLED vs MicroOLED)和AI功能实现(如端侧计算 vs 云侧协同)上有所不同。同时,行业也普遍面临性能、轻量化和续航这个“不可能三角”的挑战,以及较高的退货率,这说明产品在实用性和用户体验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这个领域(消费级AI与AR智能眼镜)的未来发展前景应该是极为广阔的,预计将在未来5-10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并深刻重塑人机交互的形态。

短期(1-3年)需功能深化与场景破壁,因当前产品仍处于“早期使用者”阶段。未来的首要突破是技术整合与体验优化,设备将更轻便、续航更长,并通过更成熟的语音助手、多模态交互和内置AI大模型,成为真正能解放双手的“个人智能助理”。核心场景也将从影音娱乐,向实时翻译、导航、信息提示等高频实用功能拓展,目标是成为手机的下一代替代性配件,解决用户的即时性信息需求。

中期(3-5年)是生态建立与平台之争,随着硬件标准趋于统一和出货量提升,竞争将上升至生态与操作系统层面。传统科技大厂(如华为、小米、苹果)的优势凸显,它们会将眼镜无缝嵌入其“人-车-家”全场景生态中,成为控制万物互联的核心入口。同时,一个繁荣的开发者社区和应用商店将是成败关键,届时将涌现出专为空间计算设计的社交、办公和游戏应用,开启一个全新的软件市场。

长期(5-10年)将瞄向终极愿景与社会普及,技术的终极目标总归是实现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的空间互联网。通过融合更强大的AI、高分辨率的全息显示和环境感知能力,眼镜将最终取代手机、电脑乃至电视机,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届时,它将在远程协同、工业维修、医疗教育和个性化服务等领域引发生产力革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获取信息、与他人互动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总体而言,这个赛道正从“有趣的玩具”向“必要的工具”演进。其成功不再依赖于单一硬件的突破,而是AI能力、硬件工程、生态建设和网络效应四者协同发展的结果,未来必将催生出新一代的万亿级市场巨头。大家,都有机会。

(文/物归原主)

e-Mail:lab@enet16.com

【DBC拟定框架简介】


相关频道: eNews 排行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