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 提供方 | 使用方 | 案例名称 |
---|---|---|---|
1 | 华为坤灵 | 中小企业 | “4+10+N”中小企业智能化方案 |
2 |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 | 玉柴数智化审计业务场景项目 |
3 | 腾讯智慧零售 | 绝味食品 | 绝味AI会员智能体赋能全链路营销 |
4 | 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乌鲁木齐银行 | 乌鲁木齐银行大模型管理平台与大模型应用项目 |
5 |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 | 基于“京办”的政务AI智能体技术及其应用 |
6 | 美图公司 | 全球用户 | AI Agent产品RoboNeo助力用户创造高品质的视觉内容 |
7 | 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某物流龙头企业 | “人工智能+物流行业”场景示范项目 |
8 | 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车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嘉定AI网络应用示范项目 |
9 | 深圳市明源云科技 | 不动产企业 | 不动产企业AI智能问数应用案例 |
10 | 达梦数据 | 长沙银行 | 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管理系统数据库国产化改造 |
11 | 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 统一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
12 | 深圳市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基于蓝凌数智门户、低代码赋能智慧高校建设 |
13 | 厦门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 智慧通行 |
14 | 华正信息 | 达民股份 | AI+安全生产平台 |
15 |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 华发新能源 | 华发数字新能源综合管理平台 |
16 | Kingsway | Georgedeco | Georgedeco |
17 | 树根互联 | AMATA工业园区 | 智慧碳排放管理平台iCEP |
18 | 北京炎黄盈动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砂之船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砂之船基于AWS PaaS构建AI+商业运营管理平台 |
19 | 永洪科技 | 国内某头部ICT企业 | 国内某头部ICT供应链欠料处理 |
20 | 保利威 | 雍禾植发 | 雍禾小程序直播带货系统——基于保利威直播原生SDK,打通自有业务流 |
21 | 美团 | 深圳宝安机场 | “小黄蜂”机器人智能送餐服务 |
22 | 宁波博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吉利汽车 | AI数据标注:以低成本高效推进AI技术应用 |
23 | 博智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疆大学 | 新疆大学工控实训靶场项目 |
24 | 维拓科技 | 某工程机械X集团 | 维拓数字工程平台 |
25 |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建科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数字化赋能 EPC 全流程 |
26 | 第一线DYXnet | 旭日国际集团Early Light | 第一线DYXnet助力旭日国际集团打造私域AI智能体应用 |
27 | 广东微模式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 面向寿险双录音视频的智能质检稽核平台 |
28 | 卓世科技 | 北京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 | 智能体重塑园区企业生产力——卓世科技“Manus”赋能集智未来全场景数字化转型 |
29 | 联影智能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医院管理智能体赋能医院高效管理 |
30 | 杭州鼎助电子有限公司 | 联手浪潮数字企业(港版上市)为企业云服务和物联网提供解决方案 | 提供企业云服务和物联网解决方案 |
31 | 晶泰科技 | 智擎生技制药 | 智能药物研发平台 |
32 | 北京观成科技有限公司 | 光大银行 | 基于人工智能的加密业务流量网络安全运营应用 |
33 | 硅基智能 | 南京、成都、常州等多地政务系统 | 硅基智能DUIX智能交互平台 |
34 | 北京国信会视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地铁 | 车辆动力学监测系统 |
35 | 数珩科技 | 齐家网 | “明悉”大模型应用赋能家装平台全流程提效 |
36 | 思谋科技 | 中国中车 | 思谋新一代工业智能体设备 |
37 | 百图生科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数字种业(作物育种)集成平台 |
38 | 华润置地 | 北京清河万象汇 | 万象云AI大模型智慧运维节能降碳应用 |
39 | 深圳市长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烟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DataOps赋能烟台银行建设高质量智能数据中枢 |
40 | 宇泛智能 | 滨江服务 | 智能巡检及AI节能管理 |
41 | 探域科技 | 德玛仕 | 电商全流程AI Agents平台—探域智能体 |
42 | 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效、便捷、安全的共享充电服务网络 |
43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南宁地铁 | 基于无人机AI技术的地铁保护区智能化巡查系统 |
44 | 上海云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霸王茶姬 | 霸王茶姬供应链协同数字化解决方案 |
45 | 上海达卯科技有限公司 | 商汤科技 | 达卯科技算电协同平台 |
46 | 云创科技 | 陕文投集团 | 数据资产运营管理平台 |
47 | 北京首通智城科技创新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发展研究所 | 通州区“元宇宙+教育”示范工程项目 |
48 | 苏州美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华时嘉库半导体有限公司 |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资产保护系统 |
49 | 北京卓信智恒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中烟智慧决策运营中心项目建设 |
50 | 北京中宇泰诺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某城投集团 | 数字化转型一体机平台 |
2025.09 DBC/CIW/eNet16 |
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为各行业带来显著变革。
从概念到落地的质变
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已进入成熟应用阶段,展现出四大核心特征。首先,技术融合趋势明显增强,AI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协同应用成为主流。其次,技术应用从云端向边缘延伸,边缘计算与AI的结合使实时分析和决策成为可能。再次,绿色低碳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导向,如数据中心采用的自然冷源加液冷双模制冷系统,有效降低了能耗,体现了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理念。最后,开源生态加速构建,成为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
在应用层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形成三大典型应用场景:
一是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企业通过构建数据中台,整合多源数据,结合AI模型辅助管理层制定最优策略。如今,决策支持系统已从传统统计分析转型为智能化、自动化和预测性分析,广泛应用于金融、供应链、风险管理等领域,技术成熟度较高,但实施依赖高质量数据和可管理风险环境,目前正从支持工具向核心决策引擎演进。
二是自动化与智能化业务流程。这一场景侧重于通过AI、物联网和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营效率。目前在制造、物流、办公等领域快速落地,形成从任务自动化到全流程重塑的体系,但应用水平因行业而异(如工业场景领先,服务业在追赶),面临集成成本和技能短缺等挑战。
三是个性化服务与体验优化。这一场景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提供定制化精准服务和用户体验优化,覆盖零售、医疗、客服等领域。目前个性化服务已从基础推荐扩展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用户体验优化成为竞争焦点,但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主要瓶颈。
技术与社会的共生共荣
展望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则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首先是技术融合深化,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更加紧密融合,形成协同创新的技术生态。其次,应用场景横向拓展,从制造业、医疗健康等传统领域向更多行业渗透。再次,绿色化转型加速,AI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最后,全球化竞争加剧,中国AI企业将加速出海,提升国际竞争力。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5年,全球约8500万个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取代,主要集中在低技能、重复性劳动领域(如管理、数据处理、常规体力劳动)。然而,信息技术产业本身也在不断孕育出新兴的职业岗位,例如软件设计师、AI训练师、算法工程师、数据标注员、网络安全专家等。
这一转变随着AI大模型、智能体等新兴技术进展而加速,持续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第一产业劳动力份额显著下降,第二产业呈“驼峰型”波动,第三产业持续上升,推动产业渗透率的同时,促进劳动力向高附加值服务业转移。岗位需求从低技能重复劳动转向高技能创造性工作,强调编程、数据分析、批判性思维及跨领域复合能力。
人机合作或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就业形式:人类与AI相互赋能,共同完成复杂工作任务。例如,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可帮助医生快速筛查疾病,但最终诊断和治疗方案仍需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在教育领域,AI可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但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仍需教师主导。在制造业领域,AI可优化生产流程,但设备维护和工艺调整仍需工程师参与。这种人机协作模式将推动高质量就业,实现技术与人的共生共荣。
结语
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技术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技术是工具,人是主体。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终是为了服务人类,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推动技术应用的同时,也需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价值相协调,实现技术与社会的共生共荣。
(文/楚风)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