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企业 | 备注 |
---|---|---|
1 | 远光软件 | YG-InsiGht远光数聚企业智能大数据一站式服务平台 |
2 | 浩鲸科技 | 大数据治理 |
3 | 东方国信 | CirroData分布式云化数据库 |
4 | 宝信软件 | 天行工业操作系统 |
5 | 工业富联 | 工业大数据综合服务 |
6 | 金蝶 | 数据服务云,数据中台 |
7 | 石化盈科 | ProMACE工业大数据与AI引擎 |
8 | 太极股份 | 可信数据空间 |
9 | 广域铭岛 | 工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
10 | 朗坤智慧 | 工业数据治理服务 |
11 | 智洋创新 | 智能运维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
12 | 卡奥斯COSMOPlat | 一体化、全场景工业数据要素服务平台卡奥斯工业数据空间 |
13 | 亿信华辰 | DATA+AI数据智能服务 |
14 | 长扬科技 | 数据资产安全管理平台,数据备份恢复系统 |
15 | 航天云网 | 边缘计算平台、工业大数据基础套件等 |
16 | 高视科技 | 工业检测数据库(智能分析) |
17 | 力控科技 | FWebSCADA云组态监控平台 |
18 | 东方金信 | 一站式大数据基础软件平台 |
19 | 美林数据 | Tempo大数据分析平台(BI+AI+DF) |
20 | 思迈特软件 | 一站式ABI平台 |
21 | 观远数据 | 一站式数据分析平台 |
22 | 渊亭科技DataExa | 数据中台 |
23 | 蓝卓 | supOS工业操作系统 |
24 | 远算科技 | 一站式工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
25 | 恒远科技 | 智能化大数据协同管理和决策分析平台 |
26 | 百分点 | 汽车制造数据中台、数据决策大数据运营 |
27 | 永洪科技 | vividime企业级业数一体化AI平台 |
28 | 佰聆数据 | 聆析-大数据深度探索分析平台 |
29 | 树根科技 | 工业数据采集服务 |
30 | 汇通国信 | 锟绮-数据治理平台&数据中台 |
31 | 安脉盛 | 实时工业数据治理解决方案 |
32 | 中天互联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运营管理及生态建设服务 |
33 | 蘑菇物联 | 基于工业大数据实现AI预测、AI控制 |
34 | 环天智慧 | 卫星遥感大数据 |
35 | 悠桦林 | 智能决策整体解决方案 |
36 | 海致科技 | Atlas图谱解决方案 |
37 | 麦杰科技 | 工业实时/时序数据库,工业数据管理平台 |
38 | HVISIONS慧程 | HiperMIND工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 |
39 | 寄云科技 | 寄云NeuSeer工业数据分析建模平台、工业数据管理平台、时序数据分析系统 |
40 | 开运联合 | ADS太空数据系统 |
41 | 国信会视 | 工业大数据基础平台服务 |
42 | 华清科盛 | 工业大数据智能处理 |
43 | 洞见科技 | 洞见数智联邦平台(InsightOne) |
44 | 中科云创 | 天工云中控物联网数据中台 |
45 | 智布互联 | 纺织行业MES系统 |
46 | 积梦智能 | 灵飞数字工厂·LinkFactory |
47 | 科技谷 | TC.Smart企业大数据平台 |
48 | 知策科技 | 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
49 | 全应科技 | 全应热电云解决方案 |
50 | 极熵数据 | 实体工商业数据价值解决方案 |
2025.08 DBC/CIW/eNet16 |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
当前,我国工业大数据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应用与体系化创新的关键阶段。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工业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
技术体系呈现“基础能力巩固”与“垂直创新突破”的双轨并行态势。在基础架构层面,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的数据整合体系逐步完善,有效解决了工业数据长期存在的“散、乱、孤”状态。通过构建统一的数字底座,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贯通,使数据价值完成从沉淀到激活的关键转变。
在创新应用层,工业大模型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突破。但应用深度呈现“金字塔式”分布,少数领军企业已实现全流程数据驱动,而广大中小企业主要聚焦关键环节的数据采集与基础分析。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工业大脑”的工业软件已成为撬动智能制造升级的战略支点,在钢铁、能源、装备等领域培育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解决方案。
未来
垂直深化与生态协同将成为主旋律。工业大模型将加速向行业机理深处渗透,形成“基础模型-行业模型-场景智能体”的三级架构。在石油化工、能源双碳等领域,大模型与行业知识引擎的融合已催生出数个高价值场景智能体,推动生产效率突破性提升。这种“行业知识+数据智能”的融合范式将从头部企业向全行业扩散,最终构建起跨设备、跨工序、跨企业的智能协同网络。
智能工厂建设将从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普及。未来,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工厂将呈现“系统化构建”与“精益化运营”双重特征。一方面,通过“云边端”算力协同架构,实现从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的全链路数字化覆盖;另一方面,依托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对设备状态、能源消耗、质量波动进行实时优化。
技术融合将催生新一代智能装备体系。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与工业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推动装备向“自主感知-协同决策-精准执行”方向演进。工程机械领域正在突破智能负载管理、动态稳定性控制、能源优化等关键技术,开发面向无人化作业场景的绿色智能装备。在基础支撑层,将重点突破高速动态感知、自主学习控制、数字液压执行等核心技术,加速工业母机、机器人、仪器仪表等领域的智能化跃迁。
工业知识的价值化进程将全面加速。工业大数据发展重点将从设备连接与数据采集,转向知识挖掘与价值创造。通过构建行业知识图谱与机理模型库,将专家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
这些发展与创新不仅解决“卡脖子”难题,更通过构建虚实融合的试验验证环境,形成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
迈向工业智能新纪元
我国工业大数据正经历从“工具应用”向“系统重构”的战略转型,其发展轨迹与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度契合。当前的技术突破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未来的垂直深化与生态协同将推动形成“数据驱动、知识引领、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体系。
把握发展机遇,需要构建“技术-产业-人才”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持续攻关智能感知、自主控制等基础技术;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算力基础设施等数字底座;培育既懂工业机理又精通数据科学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随着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的跃升和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求,工业大数据将从单点应用走向全价值链贯通,将推动我国制造业完成从“效率追赶”到“价值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文/陈皮)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