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企业 | 备注 |
---|---|---|
1 | 东软集团 | “All-in-One”的智慧医疗健康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
2 | 卫宁健康 | 医疗数字化转型服务 |
3 | 东华软件 | 智慧医院解决方案 |
4 | 灵医智惠 | 医疗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智能诊前助手、慢病管理平台 |
5 | 美年健康 | 智慧体检 |
6 | 久远银海 | 智慧医保、智慧医院解决方案、互联网医疗 |
7 | 创业慧康 | 医院信息化应用软件系列、互联网医院云平台 |
8 | 神州医疗 | 医疗大数据与医疗人工智能 |
9 | 明德生物 | 急危重症信息化解决方案 |
10 | 和泽医药 | 药品持证及转化服务型平台 |
11 | 和仁科技 | 新一代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
12 | 戴维医疗 | NICU信息系统管理软件 |
13 | 航天长峰 | 数字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 |
14 | 麦迪科技 | 智慧手术室、智慧急诊急救平台、智慧专科 |
15 | 万马科技 | 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16 | 中卫信软件 | 健康管理系统研发 |
17 | 润达医疗 | 医疗信息化系统、质控品及质控软件 |
18 | 成电医星 | 新一代结构化电子病历、医疗信息集成平台 |
19 | 北方健康 | 医疗健康大数据服务 |
20 | 金仕达卫宁 | 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研发 |
21 | 佳缘科技 | 电子病历质控智能一体机联合解决方案 |
22 | 领健LinkedCare | 口腔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 |
23 | 赛赋医药 | 临床前CRO服务 |
24 | 智云健康 | 医疗SaaS服务 |
25 | 赛桥生物 | CGT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26 | ABC数字医疗云 | 医疗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
27 | 盖睿科技 | 移动医疗产品研发 |
28 | 泰楚生物 | 创新药非临床研究与服务平台(CRO) |
29 | 国新健康 | 大数据医疗运营管控系统、医保精准支付第三方服务 |
30 | 森亿智能 | 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
31 | 爱生生命 | 生命科学大数据服务 |
32 | 卫美健康 | 医疗信息化智慧解决方案 |
33 | 荣科科技 | 临床信息服务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协同视讯平台 |
34 | 深睿医疗 |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 |
35 | 奔曜科技 | 生命科学领域自动化解决方案 |
36 | 思创医惠 | 智慧医疗、区域医疗、医养结合 |
37 | 微脉 | 全病程管理服务平台 |
38 | 好心情 | 慢性疾病的互联网医院平台 |
39 | 百图生科 | 基于生物计算的严肃精准生命科学平台 |
40 | 医准智能 |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影像诊断系统研发 |
41 | 商汤医疗 | 智慧诊疗解决方案 |
42 | 无双医疗 | 心脏节律管理医疗器械 |
43 | 阶梯医疗 | 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 |
44 | 华美浩联 | 健康管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
45 | 朗玛信息 | 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及互联网医疗体系 |
46 | 影禾医脉 | 医疗影像AI服务 |
47 | 惠每科技 | 医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
48 | 嘉和美康 | 临床信息系统、智慧医疗产品体系 |
49 | 承葛生物 | 精准菌群移植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
50 | 智瞳医疗 | 智能显微医疗机器人系统研发 |
2025.08 DBC/CIW/eNet16 |
夯基垒台与转型挑战并存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迈入体系重构与能力跃升的新阶段,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医疗体系正经历从传统诊疗向智慧化服务的深刻转型。
当前阶段的核心特征表现为基础设施规模化普及、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与智能化应用纵深发展的三重演进。超过90%的三甲医院已完成电子病历、影像归档、实验室信息管理等核心系统的基础部署,构建了数字化运作的“骨架系统”。与此同时,全国医保码用户突破12.36亿人,成为连接跨区域医疗服务的“数字通行证”,从技术上消除了异地结算的屏障。
这些成就标志着医疗信息化已从单点系统建设,转向支撑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生态重构。
政策方面,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系统规划了4大类84项应用场景,覆盖从基层公卫服务到三甲医院智慧管理的全链条需求。配套政策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与医疗数据L4级安全规范,则构筑了数据安全的制度屏障,要求核心医疗数据必须加密传输并禁止开放。这种“创新与安全并重”的政策逻辑,既推动技术落地,又防范系统性风险。
技术应用方面,在应用成熟度上,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成为领跑领域,40余款AI产品通过国家药监局“三类证”审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则显著提升了电子病历质效。从应用分布看,AI问诊对话占比最高,其次是健康评估和病历生成,这种分布模式形成了以服务效率提升为主导的应用图谱。
全链条重构与生态化跃升
政策目标正从“系统覆盖”转向“能力贯通”。湖北省明确提出:2025年建成3家AI示范医院,2027年实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至少1-2个AI应用场景全覆盖。国家发改委新批复的“医疗AI中试基地”,则聚焦破解70%医疗AI成果难以产业化的困境,构建“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转化平台。这些布局表明发展重心已从硬件投入转向价值产出,强调技术对诊疗效率、服务质量、管理精度的实质提升。
医保信息化平台也在带动商保、医药企业数据协同,形成“三医联动”的数字共同体。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这种政策设计将医疗信息化嵌入更广阔的产业变革中,推动从“单点创新”到“全链条重构”的质变。
医疗信息化的深层价值,在于推动医疗卫生体系从“疾病治疗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转型。例如,通过AI床垫的睡眠干预、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等主动健康管理技术,预防关口得以前移;中医四诊仪3分钟生成健康方案的能力,则使基层具备“未病先防”的服务能力。
这些变化标志着医疗资源分配逻辑的根本转变,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一方面,需建立覆盖数据确权、算法监管、应用问责的法律框架;另一方面,要通过医疗垂类大模型、算力中台等技术底座建设,降低创新成本。
结语
我国医疗信息化当前的成果已奠定规模化基础,未来图景也在指向更深刻的体系重构,这场转型的本质是将冰冷的技术代码转化为温暖的民生体验,而技术终将回归其本质使命:让每个生命获得更及时、更精准、更有尊严的健康守护。
(文/星魂)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