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K | 企业名称 |
|---|---|
| 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2 |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
| 3 | 金山软件有限公司 |
| 4 |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 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6 |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 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8 |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 9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 10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1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 12 | 三六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13 |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4 |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5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 16 |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
| 17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18 |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 19 |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
| 20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21 |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22 |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23 |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24 |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25 |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26 |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27 |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28 | 迈富时管理有限公司 |
| 29 |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
| 30 |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31 |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32 |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33 |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
| 34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35 | 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36 |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37 |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 38 | 东方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39 |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40 |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41 | 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 42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 43 | 北明软件有限公司 |
| 44 |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
| 4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 46 | 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47 | 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48 |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49 |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 50 | 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51 |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 52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 53 |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54 |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55 | 深圳市法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56 |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57 | 深圳市长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58 |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59 | 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60 |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
| 61 | 南京维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62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 63 | 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64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65 | 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 |
| 66 |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67 |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68 | 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69 | 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70 | 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71 |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 72 | 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73 | 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 74 | 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 |
| 75 | 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76 |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77 |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7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 79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80 | 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81 | 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82 | 京北方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83 | 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84 |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85 |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86 | 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87 | 福建顶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88 |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89 | 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 90 | 深圳市国信合成科技有限公司 |
| 91 |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92 |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93 | 苏州工业园区凌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94 | 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95 | 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96 |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97 | 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 98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 99 |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00 | 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 101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 102 | 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03 | 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104 |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05 | 上海百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06 | 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107 | 中至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108 | 广州思迈特软件有限公司 |
| 109 | 广州巨杉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 110 | 北京华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11 |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112 | 和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13 | 上海网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14 | 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 |
| 115 | 江苏欧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116 | 北京先进数通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
| 117 |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118 | 广州宏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19 | 北京宝兰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20 | 国投智能(厦门)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 121 | 帆软软件有限公司 |
| 122 |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23 |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124 |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25 |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126 | 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27 | 盈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128 |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129 | 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130 | 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31 | 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32 | 完美世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133 | 南京网觉软件有限公司 |
| 134 | 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35 | 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36 | 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37 | 南京联迪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 138 |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139 | 鼎捷数智股份有限公司 |
| 140 | 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41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 142 | 四三九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 143 | 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144 | 杭州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45 | 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46 | 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47 | 上海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148 |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149 |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
| 150 | 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 2024.10 DBC/CIW/CIS | |
技术更新与行业深化
在企业分布上,我国软件行业已经形成了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部分中西部省市的软件企业增速也很亮眼。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软件企业聚集。例如北京的信息软件业已经成为支撑北京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大模型正在推动软件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低代码开发将成为热点,人工智能增强开发是未来的趋势。软件形态将加速演变,走向平台化、可组装、云原生,软件产品也将更加智能化,从嵌入智能到原生智能,赋能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例如,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大模型赋能工业软件发展,为工业软件产业创新和推动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
各行业各领域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对软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软件企业将更加注重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为不同行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制造业领域,工业软件的应用将不断深化,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在医疗领域,医疗软件的发展将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开源软件发展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软件企业将更加注重开源开放和联合创新,加速国产软件的创新发展进程。通过建立开源社区,企业可以共享技术和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
国产替代
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促使国产软件替代进程加速。政策的支持、技术的创新都在不断加强软件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逐渐进入国内中高端市场。
在操作系统方面,国产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已经在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和教育机构得到应用;在数据库领域,国产数据库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逐渐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在一些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应用案例不断增加;在办公软件方面,金山办公的WPS等国产办公软件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功能和用户体验不断优化,与国外办公软件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未来,在金融、电信、能源等关键领域,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也将不断提高。成果在不断涌现,但挑战依然艰巨。
一方面,在技术研发上,虽然我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我国软件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数量众多导致市场饱和度较高,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等问题。部分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不健康,销售过度承诺、打价格战,交付时压缩成本,影响了交付质量和用户体验,形成了恶性循环。
结语
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国产替代和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我国软件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元素)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