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2020汉服品牌TOP50

2020-11-04 eNet&Ciweek/萤火

2020汉服品牌TOP50
RK品牌所在地
1十三余浙江杭州
2重回汉唐四川成都
3汉尚华莲广东广州
4明华堂广东广州
5织羽集浙江嘉兴
6钟灵记四川成都
7兰若庭四川成都
8梨花渡广东广州
9衣锦九都浙江绍兴
10花朝记安徽合肥
11都城南庄四川成都
12池夏安徽合肥
13陛下兰他惜山西临汾
14东月棠江苏泰州
15宴山亭江苏南京
16如梦霓裳北京
17司南阁江苏南京
18六仙书阁重庆
19流烟昔泠安徽芜湖
20衔泥小筑重庆
21她说汉家衣裳浙江杭州
22山有扶苏浙江杭州
23素兮江南忆浙江杭州
24芥子记四川成都
25汉韵阁芙蓉北京
26南雅集四川成都
27三雨集重庆
28芳华记山东烟台
29锦瑟衣庄云南昆明
30清辉阁江苏南京
31空谷记四川成都
32九锦司广东广州
33沐樱上海
34瞳莞四川成都
35搭夫人浙江杭州
36河汉涓埃河南平顶山
37汉客丝路浙江绍兴
38游园惊梦浙江金华
39踏云馆浙江绍兴
40枫竹河南周口
41醉雨朵江苏常熟
42春拾记江苏苏州
43子衣明堂江西南昌
44梨子和醋广东广州
45华姿仪赏深圳
46仙楚姬山东济南
47絮意浙江杭州
48裳云兮浙江义务
49如橘上海
50妃子络江苏苏州
2020.11德本咨询/eNet研究院/互联网周刊选择排行
汉服之美,风雅一身

大多数人听到汉服这一词,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是“不实用”,从最早的穿汉服出街的人遇到的称呼“穿越”、“韩国人”、“拍电视剧的”、“服务员”等等,到如今有花朝节、中国华服日等专门举办的汉服同袍交流日,全国各地也举办了很多大大小小不同汉服类型的汉服秀,汉服越来越普及了,穿汉服上街也很常见了。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为中心形成的服饰体系。近十年汉服兴起的原因有很多,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日俱增,同时年轻人对二次元文化的喜爱,多种因素都让古风汉服的发展进入了快速拓展期。

很多汉服品牌主打某一朝代的汉服或某一类型的汉服,例如明华堂的明制汉服,林仙阁花鸟裙,撷秀的纯手工手绣汉服等等。从汉服兴起到如今各类型汉服品牌百花齐放,不管是制作工艺严谨、遵循古制的汉服,还是融合了现代服装需求的汉服,都在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着。

从汉服来看国货,显然如今价格已经不是国货唯一的优势了。同汉服相配套的发饰类品牌,如静尘轩、万宝徳等,这些服饰领域的国货潮流气质已经十分显眼,比如密扇,作为一个主打时尚中国风的品牌,风格大胆的同时融合传统元素,时尚但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是国货品牌。

汉服文化正在慢慢渗透大众审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汉服婚礼、汉服写真拍摄或者穿汉服逛街等需求逐渐加大,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汉服市场,小众但消费潜力巨大。

汉服复兴,任重道远

汉服作为小众服装品牌,相关制作企业发展时间短,早些年汉服品牌初发展的时候,在淘宝上,那种199元的齐胸六米摆裙,没有绣花的纯色单件就算是很便宜的类型了。但现在汉服品牌越来越多,工艺和样式也越来越丰富,20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一整套重工满绣的汉服。

现今的汉服品牌体量都比较小,重回汉唐在淘宝的年收入在八千万左右,十三余家年收入在三个亿左右,更小品牌的汉服企业甚至可能还处在手工小作坊阶段。制约汉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汉服本身的属性,小众并且实用性较差。同时,在线上销售模式的影响下,出于囤货与存货的压力,采取的都是先预售付定金,再制作发货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损失,但同时也遏制了品牌的发展。

从榜单中的汉服品牌分析,不难发现,没有大型服装企业做汉服品牌,做一款汉服需要单独打板、开专门的生产线,同时需求量也不足以让大型服装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所以导致大型服装企业不做汉服品牌,即使做汉服也只是做一些汉服联名款或者有传统元素的现代服装。

从汉服品牌的经营渠道可以看出,汉服的主要销售渠道还是以淘宝为主的线上电商平台,线上平台销售量大约占据了中国汉服市场总规模的三分之二。线上汉服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和竞争,留存下来的规模较大的品牌都以原创汉服为主要发展方向。

随着汉服热的兴起,中国汉服品牌在线上线下的推广渠道方式也越来越多,线上在微博、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都有各种各样的推广账号,线下除了各种汉服秀,汉服体验馆也开遍了各大城市的商业中心和旅游景点。

汉服传承,方兴未艾

2019年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5.2亿元,是2018年的3倍体量,2020年依旧在稳步增长,想穿汉服、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汉服的人也不仅限于爱好者了。

汉服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传承,在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参与下,汉服这种凝结有民族精神的服饰正在悄然复苏。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合理运用文化元素,顺应潮流,做好品牌与设计。

相关频道: eNews 排行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