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王阳明的三次悟道

2020-09-15 eNet&Ciweek/弘毅

王阳明一生悟道有三。

第一次为1508年的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龙场悟道,得出“心即理,心外无物”之学。龙场悟道第二年,王阳明在次基础上又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阳明心学的体悟思想框架基本成形。

第二次为十二年后的平乱悟道:经过赣南剿匪、宁王之乱与忠泰之难这些坎坎坷坷后,王阳明与学生们在江西赣州通天岩讲学时,正式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从此之后,王阳明把致良知视为心学的最核心思想而对外宣扬。使得心学有了归宿,得到升华。

第三次为1527年的天泉证道:晚年王阳明在出征广西平乱前,在绍兴的天泉桥上,对两位弟子提出的疑问进行了核心解答,提出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著名“四句教”。这也是对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观点的最终解说。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这是王阳明心学思完善的三个变化阶段。这种变化,其实符合任何成熟思想体系的发展逻辑。新的思想往往是在旧有思想遇到关键困惑,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诞生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普遍思想产生差异,在新旧观点碰撞中,产生实践性理论,最后达到成熟,升华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思想。20年代,当中国照搬共产国际经验,在城市发展工人武装运动接连失利时,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希望在农村”的论断,并进而在井岗山进行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最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阳明心学的诞生,给我们以事业启示。首先,选项目,要心悟,心里想透,所谓心即理,你所想是符合天理的,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其次,要体悟,局部实践,体会过程,知行合一,一生只做符合社会良知的项目,方向对了,平时有小的失误,大方向也不会出错,总会有收获,如果项目本身不符合社会道德良知准则,后天再怎么努力,也是徒然;第三,要证悟,总结经验,普及推广,让更多的人参与。致良知之天理于万事万物,则无事不可成。“心悟、体悟、证悟”,是阳明心学的三大悟道过程。

许多求学者大都喜欢博览群书,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然而有时书读的越多反而让人越困惑,学术界种类繁多,派系林立,各种观点甚嚣尘上,一个观点动辄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一本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洋洋洒洒56万字看的头都大了,然而核心内容就是那么一小段内容。

世上的学问其实就那么多,而且道理非常的直白,世上的诸多大道理,越是真理越简洁,越是大道越明了。其实一切的学问都是源于我们本性的觉醒,发展、壮大和成长。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