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独活

2020-05-09 eNet&Ciweek/从知行合一到格物致知

在《传习录》里,王阳明常讲“知行合一”,用我们熟悉的哲学知识来讲,其实就是真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反过来又指导着实践。

无论如何,这二者都是分不开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获取着新的“知”,而如何把“知”运用到“行”上,就需要我们不断修炼,去做到真正的格物致知。

怎样才算做到了格物致知?王阳明在《传习录》里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位下属官员长期听王阳明讲学,觉得学说很好,但他说自己平日里经常要处理官司事务,没办法进行学习。王阳明听后立刻指出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告诉他既然有官司事务,就应该从官司事务上学习。具体来讲就是在审理案子的时候,要精细地省察并克治自己的私欲,正确地判断是非。由此得出“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的结论,即:离开具体事物谈学习,那都是空谈。

由此看来,格物致知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老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环卫工人维持城市清洁、科研工作者不断钻研新技术……这些都是各个角色在他们的具体工作上学习。

平常一说起心学,佛学,很多人总是觉得离我们很遥远,认为不是学者、不是出家人,用不着学习这些。可是,无论是王阳明的《传习录》,还是六祖慧能的《坛经》,都在告诉我们,大师们思考的东西完全不是飘在云端不接地气的,是很多人在应用的时候,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或者说是从一开始就给了它们错误的定位。

那些看起来宏大的道理,能够流传千年,必定不会是脱离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修炼、开悟的时机,这和年龄无关,和身份无关,和拥有的财富无关。如果认识不能和实践结合,它就不能被称作为认识。

《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段话告诉我们,在什么位置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如此才能安然自得。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格物致知。那种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之所以让人佩服,就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花在一件事情上,兢兢业业做好自己领域内的事,每一次进步都是在践行格物致知。

真正的学问不是存在于书里,而在于每次我们把它和实践结合的时候。如此,它才能完整。而在我们真正将它付诸实践之前,厚积薄发是必须的,所以要不断修炼自身。不用担心苦苦追寻不可得,因为当你用心寻求真理时,真理就在不远处。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