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业

2019-09-17 eNet&Ciweek/忍冬

提起叶嘉莹先生,很多人都知道她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所奉献出的心血。在《朗读者》上,董卿这样介绍她:“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也是很多人通往诗词国度的路标和灯塔。”

先生的伟大我们已知晓,但要真切感受到她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追随,必须得读一读她的作品。在《北宋名家词选讲》里,她对诗歌发于心、流于情的解读方式不仅能让读者对诗歌本身理解得更透彻,更能透过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向读者揭示出最普世的人生哲理。

读完整本书,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有启发的一句话是“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业”。这是叶嘉莹在大学时期,她的老师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在书中,作者将这句话和苏东坡的词紧紧联系到了一起,让人在细致品味词句的同时,生发出对生活的思考。

一直以来,苏东坡给人的印象都是豁达、超脱、宠辱不惊的。他的词无论是大气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是充满哲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仅从字面意思就让人感觉境界很高。可当你发现苏东坡的词不止整体感觉好,连每个细节都透露着他的人生态度时,你会从发自心底地被他打动。

在《北宋名家词选讲》里,叶嘉莹深入分析了苏轼的《定风波》,使苏东坡的豁达更加立体了。苏东坡和朋友们一起外出游玩,中途遇到下雨,在友人们被雨破坏心情的时候,他却非常淡定。不仅如此,没有马骑他也丝毫不觉得失落,在他看来,身边的“竹杖”、“芒鞋”比骑马还轻快,于是他怀着轻松的心情欣赏起了沿途的景色,直到雨过天晴的好天气到来。在这首词里面,苏东坡已经不仅仅是在写天气中的风雨了,而是引申到了人生中的风雨。人生总会有风雨,但你不能因为风雨的存在就拒绝出门,没有条件也要给自己创造条件,因为风雨总会过去。这是何等的好心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苏东坡是一个很正能量的人,他不仅在词里这么写,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么做的。

在对待世界的态度上,通行的说法是,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避世,佛家主张出世。很显然,苏东坡是入世的,他想入朝为官,为国家、为百姓做实事,所以一有机会他就勇敢进言,每到一个地方任职都会做很多有利当地的事。可是苏东坡的仕途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与改革者意见不同,他多次被贬谪,最远的还被贬到了海南。

苏东坡让人佩服的地方就在这里了,他为官的时候持的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一旦遭遇挫折,就自动切换到佛家的出世主张,一切困难在他面前都是浮云,不足为惧。海南的条件那么恶劣,他不仅没有垂头丧气,还写出了“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诗句。他在乐观地欣赏当地景色呢,这是一种道家的旷达精神。“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业”,苏东坡本人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他在儒释道的融合中完成了自我”。

一个人只要入世生活,就一定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诱惑。苏东坡能够从这些东西里面抽离出来,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所以他才不为困难所动,也不为繁华所动。从这一点上看,苏东坡是将儒释道的精神都落到了生活的实处,所以他有定性的东西。拿得起也放得下,这才是真正的洒脱。

和苏东坡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的,就不得不提另一位著名的词人秦观了。他和苏东坡是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两个人的性格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秦观所遭受的打击比苏东坡要少得多,可是他一遇到打击就变得非常脆弱。前一秒还在词中抒发美景带来的喜悦,下一秒遇到贬谪了心情就跌落到谷底,写的词也立马透露出绝望,真的是有一颗“玻璃心”。用叶嘉莹的话说就是“一遭遇到打击马上就从精神上自己先把自己打败了”。在挫折打击面前,秦观是进得去出不来,最终只能使自己彻底被困在里面。

生活中许多人都在负重前行,只要心态端正了,其实总能发现乐趣。就像叶嘉莹在书中对苏东坡的境界所概述的那样:“人,不只是在顺利的环境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在困难的环境之中,也一样能够完成自己。这里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赏玩的余裕。虽然是艰苦患难之中,但是你能保持一种赏玩的心情,那么你就能够有所获得。”

希望我们都能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业。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