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无须“止于至善”,人人各司其职即为大善

2019-09-17 eNet&Ciweek/柏然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经典书籍,值得反复品读,仔细咀嚼其中意味。随着读者社会阅历的加深,对书中所言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大学》是儒家经典,里面的很多条目似乎更多是为了统治者而作,自从《大学》经过朱熹编纂,又经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的推崇,逐渐确立了“四书之首”的地位。自宋以后,《大学》成为科举考试的钦定科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公卿士大夫,也影响了万千读书人。作为国学经典,《大学》里面有很多至理名言,历经岁月的锤炼,即使现在仍然是很多人的座右铭。

《大学》经文统摄全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层层递进,以求找到“平天下”的法门。 在解释经文的传文中,有这么一段具体解释什么是“止于至善”的话:“为人君,至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书中把人们放到了四个具体的场景中:凡是当君主的,要竭尽一片仁爱之心来对待臣民;凡是做人臣的,要竭尽一片恭敬之心来对待君主;做子女的,要竭尽一片仁爱之心来对待子女;与国人交往,要竭尽一片忠诚之心、坚守信义来对待朋友。

这不就是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吗?如果人人各司其职,现在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就会大有不同。如果子女都孝敬父母,就会大大减少空巢,老人、老无所依的老人;如果父母都爱护自己的子女,无论贫富,都会在子女心中留下一个快乐的童年,就会减少很多人长大后不知如何去关爱别人,甚至用一生来治愈不幸的童年这样的事情。如果人人都坚守信义,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纠葛纷争。如果……

而最近大家热议的一部影片,让我对“止于至善”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赞恩,起诉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

影片中的主角赞恩饰演者并不是职业演员,而是真实的叙利亚难民,12岁的赞恩,既是改片的主演,也是他在“演”他的真实经历。

很难想象,12岁的赞恩经历了多少磨难。作为家里的长子(还有个哥哥在坐牢),他已经要像成年人一样出去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还要替父母照顾妹妹们,而杂货商老板对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妹妹被父母买给杂货商时,赞恩无能为力,只能离家出走作为反抗。

赞恩的父母很穷,他们负担不起抚养孩子的费用,即使他们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时常捉襟见肘。从这一角度来说,赞恩的父母亦有身不由己的理由,但是在没有办法扮演好自己父母的角色的时候,就不该去揽下这份付不了责任的责任,即不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的父母都不要拥有孩子。父母赐予了孩子生命,也赐予了孩子苦难。

造成赞恩一家悲剧的原因,有体制的原因,有国家的原因,赞恩的父母坚信多生孩子才能有出路,父母的愚蠢和无力也是这个体制的一部分,妹妹嫁给杂货店商人后难产死亡也是结构性的死亡,是社会的压迫和命运的侵袭将他们变成这样。这又是另外一个角度,另外一些人没有做好分内之事所造成的后果。

孔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孔子把修身养性拉回到了日常生活中,拉回到了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地方。说不清楚生下孩子却不能好好抚养他们的父母,是在为善还是在作恶,可以肯定的是,像赞恩父母一样的家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们常常感叹自身力量太小,难以帮助他人。事实上,世界上很难出现大圣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有对比才有了圣人,而每个普通人,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已经是在行圣人之事了。

这是我对《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体悟。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