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经久不衰的美国大片

2019-09-17 eNet&Ciweek/浅滩

周六早上六点半,北京东五环电影院里坐满了人,各个影厅都在放映已经上映三天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人们来这么早看电影是因为早上票价便宜很多,也是因为其他合适时间的票早已销售一空。

据猫眼数据,4月27日晚,《复联4》中国内地总票房已经突破20亿,仅用时3天20小时52分,成为中国影史最快破20亿的电影。此前破20亿最快纪录由《流浪地球》的5天21时55分保持,《复联4》将这一纪录缩短了2天。

无论是否感兴趣,一个事实已经形成:美国大片经久不衰。

背后的原因到底什么呢?《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说:“我们和美国电影的工业差距还有30年,除此之外,思维上的天马行空也相去甚远。”

但似乎,还有其他原因。

特效背后是创作态度

我们对美国大片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特效震撼,视觉体验极强,但只看到这些,似乎并不能找到其风靡的真正原因。技术之外,更是力求精品的思维和态度。

在工业化流程上,好莱坞的特效总监与导演、编剧、摄影基本上平起平坐,特效贯穿项目的前期、中期跟后期。从电影播完后的字幕名单就可以看出这点,导演、制片、摄影指导的后面就是视觉指导,所以美国工业对视效的尊重度很高,这对于最终的作品呈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美任何一家特效公司,都勇于和导演片方讨价还价,争取自己的权益,针对电影发表看法。特效师认为这个场景需要呈现某种效果,如何拍最好,他就会随同导演一起拍摄,并给予一定意见。当导演或片方需要追加镜头时,好莱坞的惯例是会收取比平时更高标准的费用。

而国内很多导演和制片人,更倾向于把特效当成外包的方式,在绿幕的背景下拍摄完,然后打包分发给多家特效公司制作后期。相比之下,国内的特效团队在整个电影的制作中缺少话语权。

电影工业指的是电影从筹备到最终影院上映的整个制作流程,电脑特效不过是其中一环,一部优秀的电影,特效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整个过程中认真负责的态度最终才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强大的品牌效应

美国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一点,是其带有的强大品牌效应。《X战警》、《速度与激情》、《复仇者联盟》,美国商业电影将品牌的连续性运作地出神入化。

品牌效应的不断持续背后,是对系列电影的不断深耕与探索。像复仇者联盟系列,可以清楚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各个英雄的起源和团队组建,第二阶段中成员角色的深一步的塑造和新英雄的加入,第三阶段和反派的持续对抗,看似分散,实则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新角色、新场景的引入给观众带来的更多是新奇刺激,而不是陌生困惑。

相比之下,国内电影对系列电影的把控就显得十分薄弱。即使像鬼吹灯系列这种大IP,也由于其分散的布局,没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更多时候像是一锤子买卖,影片之间缺少衔接和体系,导致其品牌性大打折扣。

品牌形象的建立还体现在人物塑造方面。在众多系列的美国大片中,观众常常都会有深入人心的角色。钢铁侠、绿巨人、雷神,在注重科幻的同时,电影都会赋予每个角色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品牌形象对系列电影尤其重要,它可以不断累积,产生超乎想象的附加值。品牌的建立和不断维护需要创作者对其做好系统布局和长远规划,也需要在规划中能够不断创新发展。

电影与文化输出

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优秀的电影常常伴随着文化输出。而对于美国大片来说,其文化输出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它不会去强调美国如何如何民主,如何如何自由。而是从整个电影的价值体系中,从演员的个人意识中,让观众感受到理性、民主、自由、开放和创新。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对其产生向往。

我们在文化输出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直接地推行大国民族文化,常常会让人感到捆绑和束缚,结果适得其反。假如能站在更宏大的高度,真诚地传递我们的思想和价值体系,让别人真正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输出和发展。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