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一场争执引发的胡思乱想

2019-01-10 eNet&Ciweek/杰西

我有一个二舅,因为两家关系很好,所以经常走动。一来二去,我和二舅的关系也越来越近。二舅住在南城,很符合老北京对于南城人的刻板印象——特能说!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柴米油盐,远至阿富汗、近到家门口,他都能给你聊得头头是道。

周五二舅过来串门,住我家。茶余饭后,难免又是一番“高谈论阔”。而争执,也由此而生。

起因很简单,今年二舅正式退休,本应该挺愉快的,可有件事却搞得他不太高兴,那就是涨幅越来越少的退休金。家里有长辈的多少有所了解,这两年我国退休金相较于早些年动辄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下降不少。原因其实有很多,比如政府早期养老制度的不完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放缓等,但对于二舅来讲,这就是领导人不好,就连我父母也是这样认为。

就这样争论持续了一个小时,仍旧各持己见。过后回想,有许多地方值得回味。

首先是看待事物的角度,在这里我试图分析一下长辈们的思维方式,在二舅看来,养老金增长幅度下降,利益受到损失。那么这是谁造成的呢?制定政策的人,那个人是谁啊?肯定是领导人啊,那这界领导人不好。

是不是很通顺?也确实没什么问题。但他少走了一步,领导人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政策。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决策百分百正确,也没有说养老金的现状没有问题,但至少我们在下结论之前,要尽量寻找事情的真正原因。

我想这种现象在老一辈人里还挺普遍的,但年轻人里也绝对不是完全没有,只是对象不再是养老金罢了。究其原因,可能真的就是读书少吧。

我这里说的读书少并不是说知识的多少,如果单从知识的总体储量来讲,我想大部分年轻人还不如我们的长辈,毕竟谁的几十年也不是白活的。但人类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却很难随知识的增长而改变。往往十八岁时什么样,八十岁的时候还是什么样,所谓从小看大,或许就是如此吧。

现在想来,我们从小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看似和生活不太相关的学科,都在教我们一件事情,就是看待事物的方法。解题要认真审题、步步为营,考虑事情也要考虑全面、逻辑清晰。不同之处在于上学的时候你要是分析不到位,就会扣分,而生活中却鲜有人站出来告诉你思考问题的方式有问题,就算告诉你,你也不一定听。这样一想,还是上学简单。

而我们的父母一辈,大多受制于文化水平不高,很难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所谓读书少,正是如此。

第二点令我感到好奇的是为何我们争执如此之久。如果说我们存在意见上的差异,那么双方把看法观点摆出来,不是应该很快就出结论了吗?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甚至都不值得一辩。

在我们争论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得到对方那种绝对的、无可争议的自信,或者说是傲慢。

支持自己观点本来无可厚非,不然也不会产生争论,但是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争论。

老厨师要比年轻厨师更有经验,专家比普通人专业,那么是不是老厨师的厨艺要比年轻厨师强?专家说的是不是比普通人有道理?

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但这并非概率问题,不能因概率更倾向于哪方而影响事物本身的合理性,况且自身到底是不是“老厨师”还值得商榷。

真理不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也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它不掌握在任何人手中。

争论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还是讨论事物本身的正确性。

明明说不出个道理,但就是觉得对方不对,甚至于无理搅三分,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想必经常出现。倒不是说人要完全的客观中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只是希望当我们维护自身立场的时候,是出自理性的判断而非主观的冲动。就算当坏人,不也有个三六九等吗。

最后,我为什要争论如此之久?

有必要吗?有必要吗?有必要吗?

说句实话,这场争论最后大家都有些不开心,逐渐激动的情绪、不断提高的声调、各执己见的结果,都预示着这是一场不愉快的对话。

刚才说真理,多少有些往脸上贴金。我不是哥白尼,退休金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改变世界的伟大发现。其实就算我发布了日心说,以我的性格也绝不会为了真理献身,所以我成不了哥白尼,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样的争论,多少有些得不偿失。

况且问题也并非只有一种解决办法,没有必要在双方坚持己见的情况下闹得不欢而散。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直男思维”吧。

说了这么多,下次二舅再来我家时我们还聊不聊?还会不会就某件事情争得面红耳赤?

我想大概会吧,毕竟也不是第一次了。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