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幽默是智慧的坚强

2019-01-10 eNet&Ciweek/半日闲

“小确幸”来“小确丧”,“碧瑶坐”完“葛优躺”,“衰”到深处是中庸,庸人自扰却沧桑。美国曾经“垮掉的一代”逆袭为国家的中流砥柱,UC 大数据的“丧”文化报告也想表明,这些创造高级“丧”文化的年轻人,正在以幽默式的反思,激发更多创意与可能。

年轻人对世界温柔的抵抗

“丧文化”指的是流行于都市青年群体中,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色彩的口语、文字或图画。UC 大数据显示,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80 后是丧文化的主流群体,占比高达 50.41%。相反,70 后们看上去却格外逍遥。从地域分布来刊,东部沿海地区占了 4 个,广东更是以 16.5% 的占比高居榜首。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给人安逸印象的成都在关注热度城市中位居第二。有意思的是,最关注 " 丧 " 的 80 后们,已经成为鸡汤阅读的主流人群,占比达 41.2%,仅次于他们的父辈 60 后。而极度反感鸡汤的 90 后们平时生活中几乎不读鸡汤类读物。

尽管人们对“鸡汤”的能力褒贬不一,但“鸡汤”确实有至于的效果,这或也是“鸡汤”一直存在的原因吧。与“鸡汤”相反的“毒鸡汤”,也开始形成了一股新的风潮。以“毒”为代表的“丧”文化是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想法,将冷幽默发挥到极致,它们往往反映遭遇的现实,表达主人公各种负能量的内心触感。令观者感同身受,似乎所遭遇的生活坎坷和艰辛都可以一笑了之后化为虚影,成为都市青年的受挫自愈的绝佳利器。

应运而生的“丧”

看鲍比希尔那不屑的眼神,长腿咸鱼的仰天痛哭,槽点满满的马男波杰克,破笑为涕的pepe蛙,你是不是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觉失去了目标和希望。听惯了铺天盖地的心灵鸡汤,“丧”就像是年轻人对世界温柔的反抗。这个非主流与此时的文化无缝切合,帮助人们将沉重的情绪消融在诙谐的幽默中。

或许是这个时代需要来点“丧”,世界需要真实的声音,人们也需要真实面对自己。UC 大数据认为,“丧”文化之所以能够兴盛,是因为它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话术和行为,并从这种颓废之中展露出足以对抗压力重重的生活的乐观心态。

这种“丧”式幽默也为逆向思维营销找到了市场的突破口。如丧茶快闪店、520分手花店、UCC负能量咖啡、没希望酸奶等潮店借势崛起。不过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由“丧”而起的网红店,是雨后春笋向阳而生,还是昙花一现,花无百日就不得而知了。

今天“丧”了吗?

UC 大数据在对常用关键词进行统计之后发现,颓废、失眠是最高频词汇,然后便是沮丧、宣泄、扎心、幽默,颇有些苦中作乐的意味。中年危机、单身、房价高、996、加班 " 丧 " 心理的幕后推手。这也同丧文化的主流人群的忧虑相吻合。同时这五个问题,恰是当下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

“丧文化”流行的背后,是全世界的年轻人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如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青年失业率上升,工作贫穷(working poor)成为常态。国际劳工组织发现,发达国家的青年人正在取代老人,成为面临贫困风险最高的群体。伴随着问题与压力而来的,自然是内心的颓废与深夜的失眠。

由焦虑而来的自嘲,自然也延续到了日常行为之中。从资讯热度上看,拖延症、熬夜、宅等,是当下年轻人的普遍状态。"DDL ( deadline ) 是第一生产力 " 也成为了不少 80 后、90 后的座右铭。但不可否认的是,青年们尽管爱拖延、爱熬夜,最终却能够保证每项工作完成得足够完美。尽管大家嘴上都说着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最后却都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绝望的背后是希望

实际上“丧”的影响比人们的担忧要好的多。据《参考消息》报道,2017年英国瓦尔基基金会发布的《Z一代:全球公民资质调查——世界青年人的所想所感》显示,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乐观。2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中国是安居乐业之所,因为在这里“只要勤奋就能出人头地”。约93%的中国受访者还因为医药、可再生能源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而对未来充满希望。

“青年问题”从来都不只是“青年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系统性问题在青年人中的体现。在文化中开出花来的“丧”,不仅能降低自我和别人的过高预期,还是对抗焦虑的有效武器。这种分享式的“丧”,让看到它的人们感受到认同感和群体化,也可以说是一种互相共勉的方式,以这样的幽默来化解痛苦又何乐而不为呢?

正如王阳明所言:“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毒鸡汤”的幽默有何尝不是一种良知,以“丧”致良知又何尝又不是一种希望呢?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