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2018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网站综合服务水平排行榜

2018-12-27 eNet&Ciweek/用汐

2018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网站综合服务水平排行榜
排名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
2中国建设银行
3中国银行
4招商银行
5平安银行
6中国农业银行
7浦发银行
8兴业银行
9中国交通银行
10中国民生银行
11广发银行
12中国光大银行
13中信银行
14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15汇丰银行
16北京银行
17江苏银行
18华夏银行
19上海银行
20南京银行
21恒生银行
22宁波银行
23徽商银行
24上海农商银行
25浙商银行
26恒丰银行
27汉口银行
28东亚银行
29北京农商银行
30成都银行
31锦州银行
32广州银行
33哈尔滨银行
34杭州银行
35盛京银行
36长沙银行
37郑州银行
38广州农商银行
39渤海银行
40重庆银行
41包商银行
42厦门国际银行
43苏州银行
44河北银行
45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46青岛银行
47张家港农商银行
48江西银行
49吉林银行
50江阴农商银行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

古今中外,银行业如现代其他的实体行业一样,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为其赋予更多具体的职能。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长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转化为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在我国,之所以有“银行”之称,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关。 

每一个时代的更迭,是技术变革的必然结果。从美国的华尔街到中国的金融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金融行业的巨大变革,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银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大潮。比尔盖茨曾经嘲笑银行是“恐龙”,但他忽略的一点是,其实恐龙的进化周期长达2亿年,过去被贴上传统标签的银行,已经悄然“变身”了。 

传统银行的业务办理,必须在相应的银行网点办理。然而,长时间以来,手续繁琐、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等使得银行网点饱受诟病。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网上银行迅猛发展,也深刻改变了用户的消费行为。 

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外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达到22.87万个,其中新增营业网点800多个,与2016年3800多个新增营业网点相比减少近80%。与此同时,银行业布局建设自助银行16.84万家,较上年增加7300多家;布放自助设备80.26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11.39万台;自助设备交易笔数达400.06亿笔,交易总额66.13万亿元。 

伴随银行网点的转型,中国银行业电子渠道也不断深化创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全年网上银行交易达1171.72亿笔,同比增长37.86%;交易金额达1725.38万亿元,同比增长32.77%;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达14.31亿户,同比增长17.32%。 

国际经济一体化,金融业国际化带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是网上银行发展的外在动力;银行业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网上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网上银行作为银行业自下而上的发展问题,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网络时代的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对银行业的经营转型和创新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网络技术在银行业的使用,推动了网上银行的建立。网上银行的发展不仅成为商业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此之前,主流银行业务是“场所驱动”,即用户办理银行业务的入口是实体营业网点。虽然主流银行都有金字塔式的网点体系,且大多在用户的生活半径之内,但每一个网点的服务能力,其实都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物理制约。 

因此,从“场所驱动”到“场景驱动”,是网上银行发展的本质。在“场景驱动”下,用户借助移动互联工具,不用前往银行实体网点,通过嫁接在各种生活场景APP中的银行服务入口,即可获得“秒申秒到、即用即走”的银行服务,彻底摆脱时间、空间对银行服务边界的制约。 

这样的“场景驱动”之下,银行服务入口是“场景化、虚拟化”的,不需要再开设实体网点,基于移动互联技术,运用大数据风控手段,即可在云端“随叫随到”,在各种生活场景之中触手可及,就如同《Bank 3.0》作者布雷特.金恩所言:“未来的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网上银行业务不仅仅是传统银行产品简单从网上的转移,其他服务方式和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产生了全新的业务品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迎来了新的变革,银行业普遍面临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以及基于宏观审慎的MPA监管考核、资金荒、资产荒、金融监管趋严的严峻考验。传统条件下依赖高利差收入和信贷规模扩张的运营模式难以为继,银行商业模式转型和创新日益重要。

2016年起,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迎来了2.0时代。“入口”、“流量”开始逐渐被“场景金融”所替代。在场景争夺中,找准用户生活的主场景,并以此作为核心应用的切入点,把移动金融嵌入其中,才是争夺用户资源的关键。 

银行业也明白只有找到日常生活高频次、高黏性场景并将产品融入其中,才能在这个时代有所发展。因此,各家银行也把发展重点放到了“提升随时随地的场景化金融服务能力输出”上,纷纷加强对场景的布局,如建行和工行建立电商平台,民生银行发力社区银行,光大银行打造生活服务平台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在不断革新的科技场景下打造智慧型银行,实现服务管理、产品渠道和数据应用的智能化,是商业银行能否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虽然传统银行的“变身”带给了银行发展的新方式,网上银行为银行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活力,但这只是起点,并不是终点。银行要避免变成“21世纪的恐龙”,唯有加快转型步伐,变得更有张力和活力。 

新技术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公司迅速崛起。银行业需要尽快吸收、应用并提升科技转化能力和经营效率。如借助大数据分析,更加精准判断客户需求,从“盲人摸象”灌输营销转向“数据驱动”精准营销,提高销售服务效率,深挖客户价值;利用云计算提供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财务和运营支持等。同时,新技术应用也带来了数据风险和系统安全等问题,商业银行亟须提高对数据的整合、挖掘和管理能力,不断夯实IT基础,严防泄密风险,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感十足的字眼都已烂熟于心,怎样融会贯通形成业务生态闭环将是考虑的重心。基于此,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如何演绎令人十分期待。

相关频道: eNews 排行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