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2018年度第三方支付TOP50

2018-12-25 eNet&Ciweek/蜡笔小锤

2018年度第三方支付TOP50
排名公司名称
1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3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4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5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6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
7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8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9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0连连银通电子支付有限公司
11易宝支付有限公司
12南京苏宁易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3北京百付宝科技有限公司
14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5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6中金支付有限公司
17网易宝有限公司
18随行付支付有限公司
19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20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
21裕福支付有限公司
22联通支付有限公司
23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24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5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6资和信电子支付有限公司
27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28杉德支付网络服务发展有限公司
29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30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1易联支付有限公司
32中联信(福建)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33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
34重庆易极付科技有限公司
35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
36北京中欣银宝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37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38得仕股份有限公司
39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
40开联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41双乾网络支付有限公司
42新生支付有限公司
43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
44浙江银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5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
46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
47顺丰恒通支付有限公司
48安付宝商务有限公司
49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50现代金融控股(成都)有限公司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11月27日,腾讯宣布与日本聊天运营商LINE达成合作,双方将致力于为日本小型零售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以抓住中国游客涌入的商机。接下来,LINE会着手租借与微信支付兼容的终端设备,为明年正式启动的合作铺设道路。

这则消息蕴含着支付服务、小型零售支付场景、硬件、出海和合作等关键词,看似简单的握手背后,反映的却是支付机构开发和拓展市场的内在逻辑。

线下支付方式的演变逻辑

线下支付的初衷一直是寄希望朝着更快更便捷的支付方式演变。从传统的现金支付到银行卡支付,再升级到街边小摊贩都普遍使用的扫码支付,支付方式确实愈加便捷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套现支付和单边账等风险。

为了更好地应对支付风险问题,已在国内有近10年商用历史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成为了目前近场支付的技术主流。

相对于扫码支付,NFC支付操作简单安全,是千禧年的技术派代表,然而普及度却远不及前者。究其原因,扫码支付符合当前手机硬件设备发展的一般潮流,而NFC支付却涉及产业链上各方的利益争斗和硬件成本问题。

不过,随着支付硬件设备(包括用户端与商家端)的逐渐成熟,加上2016年苹果有意握手银联在国内推广Apple Pay,NFC支付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目前,部分手机厂商已开始从性价比转战NFC支付功能的添加和跟进,未来NFC支付市场占比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以上支付方式都是基于手机等外在支付载体,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最终的支付方式将脱离载体,转向用户自身的生物特点。

作为运用最广泛、最成熟的一种技术,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应用的起点。而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此后基于脸、掌纹、虹膜等独一无二的生物器官的支付方式,将进一步丰富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的运用。

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物特征来完成个人身份的鉴定,理论上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但从理论、实验到场景应用的落地,还有漫长的技术难关要克服。

即便是进展最快的刷脸付,其背后的算法也是非常复杂的。单人脸库的建立,技术团队就需要采集大量数据才能实现更精确的对比算法。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依赖硬件终端的革新,即使是现在,线下刷脸付终端对摄像头的要求依然比较高。

但不管怎样,生物识别技术革新了人对媒介的依赖,实现了无感支付的理想状态,这是支付领域的巨大进步。

在今年双11购物节上,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指纹支付和刷脸支付因具备高安全性、短耗时和高成功率等优势,成为了许多剁手党的首选,满意度超过密码支付。

生物识别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也存在跨行业的壁垒。由于用户主体偏老幼和基于PC端的技术系统,医院对基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移动支付的接受力并不强。

今年10月,支付宝开始与杭州某三甲医院达成共识,医院正式引进刷脸看病系统。随着对医疗领域支付场景的挖掘,生物识别技术将更快地渗透到这个行业。

不过,在商业应用中,技术的运用终究是锦上添花,反观支付场景的挖掘和圈地才是兵家必争、重中之重的战略选择。

支付场景是行业的战略基础

扰乱共享单车市场的龙卷风已经远去,只剩下满目的黄沙和萧条,然而回顾ofo和摩拜两大单车巨头抢占市场的疯狂盛况,至今仍令人心潮澎湃。

在共享单车领域,腾讯投资了摩拜,阿里选择站队ofo和哈啰单车。如果说过去的融资是在自行车上砸钱,那么现在各位大佬在投资共享单车这件事上的目的并不单纯。

共享单车作为更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它开创了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新支付场景。

对共享单车市场份额的争夺,再加上积极布局电单车、汽车、新能源和无人驾驶等多领域的行为,两大巨头的目标终于明朗起来,就是对整个出行领域的支付场景垄断。

当然,整个出行领域不单只涉及私有企业,公共交通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已有50多个城市的地铁、公交系统支持移动支付,涉及银联NFC、支付宝和微信等多个支付渠道。面对公共交通领域的行业壁垒——地铁闸机巨额改造、公交终端投放和小额支付场景等,为什么会引起巨头们不遗余力的布局呢?

公共交通属于小额但高频、刚需的支付场景,其背后的数据才是移动支付巨头争抢的目标。互联网公司在获得数据后,可以更精准地描绘用户画像,未来这在跨界消费金融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消费金融和电子商务是离钱最近的也是各大巨头重点布局的领域,在对它们进行反复细分和重组后,还会出现新的支付场景来打破现有格局吗?

今年双十一期间,全民购物导致全国快递量达到18.82亿件,同比增长了25.8%,双十一的火爆带动了物流业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至此,一些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物流零售行业老大发现了新的商机。

从快递发货到买家签收,这个过程无疑形成了一条金融服务闭环,它涉及到中小型物流公司、无车承运平台、货运司机和快递员等角色在支付、理财、消费金融和信贷等各方面的需求。

一旦金融服务能贯通交易闭环的全流程,这既能加强对物流业存在的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整治,也意味着万亿级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所以,不管在出行、电商还是金融行业,第三方支付未来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地便利。

不过,即使在这种积极的发展态势下,国内企业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在一二线城市已经相对饱和,企业亟需开拓新市场。

这时,有人把目光投到了海外,海外市场拥有更高的费率,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然而,分析国外行情发现,世界上有很多金融体系更发达的国家,它们对移动支付这种新事物持保守态度,情况并不乐观。

面对这种利益与危机并存的国际行业局势,出海会是支付机构的明智之举吗?

走出去,是死?是生?

作为商业闭环和消费金融行业的第一入口,支付工具在积累用户的同时,也为其在未来的全方位增值奠定了基础。

这些增值服务经过多年的优化和完善,使得目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不管从技术层面还是模式层面都领先世界。

不过,像欧美等国家,它们成熟的金融市场已经培育出了高粘性用户,出海企业能抢到人吗?

同时,抛开竞争层面,第三方支付机构走向国际还将面临监管、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何渗透到当地用户和场景等挑战,不能简单将国内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

目前,面对复杂的国际监管环境,支付机构已经探索出通过收购或自营来解决合规性运营的问题。

数据显示,如今,印度支付宝Paytm的用户量已从3年前的3000万提升到3亿,跻身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

支宝付跨境总经理林勇表示,积极布局海外业务、迅速提升在细分行业中的覆盖率、拓展解决方案的适用性范围,是目前各大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制胜的关键。

海外行业市场布局的方向开始逐渐明朗,那么接下来,在促进打通跨境支付和解决跨境支付环节的风险问题上,支付企业也能大有作为吗?

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上的应用

2017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国内33家跨境支付机构以及相关结算业务进行了突击专项检查,结果发现跨境支付存在交易真实性审核、超范围经营、本外币监管套利这三大风险。

大体量第三方跨境支付交易额对我国基础设施与现有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

近来,随着泡沫逐渐散去,“区块链”这个堪称过去一年互联网行业中最火的技术,在创造多方信任机制,促进跨机构、跨个体的高效协作方面的真实价值陆续显现出来。

终于,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开始备受关注。

据设想,这种技术将主要运用于两方面:充当货币兑换的交易媒介,做到任意两种货币间的无缝、快速兑换;充当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间的接口技术,优化跨境汇款业务,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

今年6月,由港版支付宝AlipayHK发布的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在香港上线,用户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Gcash汇款。当时,第一笔汇款由在港工作的菲律宾人完成,耗时3秒,而之前则需要10分钟到几天不等。

实际上,由于时差和监管系统的开放窗口限制等原因,跨境支付并没有想象中完美,还不能做到秒级响应。但是,蚂蚁金服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的尝试,依然是行业发展的一大步。

最后

12月1日,在北京发布的《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8)》指出,借助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与保障支付安全是支付行业的必然出路,而随着监管持续加强,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将进一步整合规范。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第三方支付野蛮掘金的时代要落幕了。

不过,支付作为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未来会在技术的作用下变得更加简单、安全、可信。以至在可预见的明天,这种便利将惠及整个金融市场。

相关频道: eNews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