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戏曲精神

2018-02-17 eNet&Ciweek/石刀

戏曲精神,准确说是学戏曲的精神,要见真功夫。

戏曲记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环境),80后大概都没怎么看过样板戏,现在看的话意义也变了,变成一种纯粹的娱乐。

《人民的名义》带火了《智斗》,闲下来我也会听一听,模仿着哼一哼,对口型。戏曲难模仿,唱念做打都是功夫,一般人可能模仿流行音乐模仿得像,模仿戏曲还差着一口气。

票友的气比一般人足,这个我从小就见过。父辈们不少人年轻时候学过山西梆子,他们这一小撮常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跟庙会上剧团演出一样的味道。

山西梆子是我记忆里接触的第一种文艺,其次是豫剧、露天电影、电视剧、歌舞、流行音乐、摇滚、相声、小品……这里的摇滚可不是今天的农业重金属,准确说是90年代的流行摇滚。一张中国人销量最高的专辑偶然落到我手里,你可以猜到是哪个乐队的哪张专辑。

山西梆子也叫晋剧,当时我们小孩一句都听不懂,庙会看大戏,我们看的是行头,听的是热闹。后来能看懂字幕,给不识字的大人讲故事梗概。再后来,我们气变足了,却只喜欢看脱下行头卸去脸妆的剧团演员。

近年来我喜欢听节奏明快的京剧段子。京剧的韵律好过很多地方戏曲,这是它讨人喜欢的原因。音律和谐最关键,京剧糅合众多地方戏曲的曲调,兼容并包,可能因此和谐了不少。如果你对原汁原味的唱腔无感,《智斗》还有现代交响乐版,更适合大众的口味。

黄梅戏是另一种普通话戏曲,也很好听。

戏曲精神

言归正传,谈谈我理解的戏曲精神。

学戏难,难在功夫上。我见过唱戏的练功,不论文武学徒,起早贪黑地练,几年如一日,才算入门。说白了,要真真正正在上面花功夫,投机取巧不得。所以你看,戏曲还能讲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来。

练功要踏踏实实不能偷懒,师傅是这么过来的,徒弟也得这么走下去。可惜,这世上有太多的“聪明人”做事想走捷径,对待学问、技艺、人情毫无耐心,也不虚心,半吊子功夫瞎嘚瑟,最后成了个空皮囊。

学戏曲,先不论艺术造诣,仅功夫磨炼上就一言难表。它的对立面是“急功近利”,商人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据我观察。商人是不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他们只关心物质,比如一个木匠和他打的一张桌子,商人想的是怎么倒腾桌子发点财,学者则会研究木匠这门手艺妙在何处,如何传承——据我推测。为什么?传承是慢功夫,真功夫,要付出真功夫(时间),商人没有这个耐心。

当然,戏曲精神有它的局限性,用在学问、技艺、人情的打磨上是比较合理的。现代工业社会高效运转对应的是新法则,核心精神是开放与融合。自然科学和现代化技术的传承不能闭门造车。当然,个人在出山之前,要先打磨好自己的基础,这仍需要踏实积累学识、技能的过程。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