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2017年度中国商业银行排行榜

2018-02-11 eNet&Ciweek/樵苏

2017商业银行排行榜.jpg

来如雷霆收震怒,一舞剑器动四方

商业银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过去的这些年,商业银行曾一度依靠政策红利过着好日子。但现在,“躺着也能赚钱”的好日子,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2017年,银行业的金融监管势如雷霆。银监会在短短数月内密集下发了8个文件,拉开“严监管”序幕。“我国以综合监管、功能监管、监管信息共享为特征的金融监管新时代正在到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这样表示。中央监管地方政府,银监会监管银行,跨部门联合监管成为常态,银行的很多高利润业务都受到限制。

以地方债务为例,从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到2017年3月财政部印发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管理暂行办法》,对地方债务的监管,将银行最擅长的业务——对公业务卡住了,同时也堵住了银行的很多“创新”产品,及其背后的不菲利润。顶层设计的监管政策无比精准,中央不再为地方政府“买单”,没有银行再敢向地方政府平台贷款。

此外,银监会掀起自查整改“旋风”,脱虚向实成为硬约束。从原来的脱实向虚到脱虚向实,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套利空间锐减。

紧锣密鼓的监管令之下,财政部、银监会频频查处通报违法违规事件,频频开出大额罚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银行系统共开出罚单2800多张,累计罚没金额高达20亿。银监会去年12月开出的“史上最大罚单”,更是令整个金融业为之震动。

银行赚钱越来越难。

2018年,银行系统的严监管依然继续,开年就迎来“两天三规”:1月5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矛头直指银行授信集中度风险;同日,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剑指商业银行股东乱象,提出银行股东入股数量限制采用“两参”或“一控”原则,并明确银监会延伸调查权,建立了从股东、商业银行到监管部门的“三位一体”的穿透监管框架;6日,银监会又下发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时隔三年,委托贷款首份专门的监管标准终于落地。

银监会频频出招,央行、保监会、证监会也没闲着。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银发[2017]302号)发布,旨在督促各类市场参与者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健全债券交易相关的各项内控制度,规范债券交易行为,并将自身杠杆操作控制在合理水平。

在经济转型的攻关时期,金融监管同样在向高质量、高效率转变,金融监管体制全面升级的顶层设计日渐明朗: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11月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协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职责任务已作出部署;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未来3年要重点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之后,世界经济整体进入复苏通道,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步入新常态,但目前世界经济仍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将来的金融市场势必调整。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是我国金融领域的重中之重。

蜕变:疾风知劲草

在强势的金融监管和去杠杆的作用之下,宏观杠杆率整体回落,银行资产扩张增速回归到与M2、信贷等实体需求相一致的水平,债市微观杠杆大幅下降,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资产扩表放缓甚至缩表,同业、理财、非标、委外业务全面收缩,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影子银行通道规模断崖式收缩。金融业的生态系统已经大为改变。

防范金融风险、形成高效规范的金融新生态,除了靠强监管,更要靠金融改革。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

在银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查整改,操作不合规的现象大大减少,但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等深层次问题正在凸显。

银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服务实体经济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之一,是经济较为严重的脱实向虚趋势,“要防范黑天鹅,更要防范灰犀牛”。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其中,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发展新动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而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金融资源持续“脱虚向实”的主战场。

嗅觉灵敏的银行已经开始行动。

去年10月,中信银行与碧桂园集团在长租住宅领域提供300亿元的保障性基金;11月,建设银行在佛山与省住建厅、佛山市政府达成了住房租赁合作协议;12月,兴业银行与神州优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共同推动人车生态圈创新发展。兴业银行副行长薛鹤峰表示,此次与神州优车达成战略合作,兴业银行将发挥多牌照、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围绕神州优车中长期发展战略,参与汽车产业链的前瞻性布局,在出行与汽车产业链等多领域深化合作;同月,浙商银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搭建普惠金融经营管理体系,下沉业务重心,下放审批权限,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为实体经济服务成为商业银行工作中的原则性要求。

·服务三农

数据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达3.05万亿元,农村金融的发展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十九大报告提出振兴乡村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进行深刻阐述并做出具体部署。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银监会提出要着力增强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具体来说,首先要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金融资源进一步向“三农”倾斜;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建立普惠金融常态化督察机制,重点督察《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在乡村的落实情况;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各类银行业机构回归本源,完善村镇银行准入条件。

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林表示,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关键还是要解决农村中的信用和信息、风险与控制问题,尽可能降低监督和管理的成本。而农民组织化、特别是多种形式的合作金融,有助于银行的风险和成本控制。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民组织化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需要统筹推进。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涵盖了各类金融机构,既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鼓励新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就银监会公告而言,主要应该还是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普惠金融事业部,是监管机构针对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特别要求。

2017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均已正式挂牌,部分国有银行将普惠金融事业部延伸至所有一级(直属)分行。此外,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的股份制银行也纷纷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未来,大中型商业银行农村金融领域持续发力。

“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商业银行在涉农领域大有可为。

·金融科技创新

美国《银行词典》给金融创新的相关解释是,对银行内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并将其运用到金融活动中。金融创新要从技术创新、风险转移创新、信用创新以及股权创新等四个方面来完成。也有学者认为,金融创新其实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状态而言,金融创新不仅仅是金融工具的变革,而是在金融市场、金融制度方面都会发生转变。

近年来,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方兴未艾。据IDC预测,到2020年,25%的全球交易银行将大规模应用区块链服务作为数字信任的基础。技术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大变革,当仁不让的是金融体系的“去中心化”。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指出:“金融科技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工作,在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和缓释、风险化解三个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然而,和任何新事物一样,金融科技创新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eGeneration集团主席Shameem Ahsan强调,“在目前的世界里,各国金融体系、国防体系和安全都可能受到网络袭击的威胁,信息的安全性是无法避免的挑战和问题。”唯有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以是否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作为基本评判标准,价值导向、监管理念、规则制度、技能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同步跟上,金融科技创新才会真正具有切实的意义。

从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在规模、产品以及收益上都还存在着问题,产品创新依然显示出比较单一的特性。与此同时,后发崛起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成为银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然而,这种形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7年,银行机构密集牵手互联网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3月28日,建行和阿里巴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6月16日,工行宣布和京东签署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6月20日,农行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6月22日,中国银行宣布与腾讯合作成立“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除此之外,不少中小银行也选择和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牵手合作。银行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转型,借科技之势超车。

金融科技或将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

完成:出新守正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多角度、全方位的蜕变与突围。然而,出新亦当守正,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以及银行零售业务的逐步自动化,银行的离柜业务持续增加,柜台窗口减少、柜面服务人员随之减少。但柜面服务仍然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模式,是银行的无形资产和银行形象、竞争力重要体现,银行在拥抱新科技、发展新业务的同时,柜面服务质量也应当有持续而稳步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发文要求再次收紧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支付机构最终也将回归其本质作用。或许,商业银行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相关频道: eNews 排行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