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拖延不是一种病

2017-11-02 eNet&Ciweek/席眠

一本《传习录》,读了也有大半,虽然理解的不够深刻,却也从中窥出先生的无穷智慧。然而读到现在,在我脑海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老生常谈的四个字,知行合一。我最早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是把它当成一句道德劝勉,当做“行要跟上知”的意思。而如今,我却更想谈谈知行合一和拖延症之间,那些不得不说的道理。

关于拖延症这个话题,我看了一下百度对“拖延症”这三个字所下的定义: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按照阳明先生的良知说,来分析一下这个定义。

拖延症表现的第一个条件是“能够预料后果有害。”这个能预料后果的主体是良知。拖延症表现的第二个条件是“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就是说,良知明知其该做,而实际上行为的主体——自己——却并没有采取行动将这个“良知”给“致”了。所以,从先生的学说来解读拖延症,就是一个无法“致良知”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从先生给的建议中,来寻找如何致良知的方法,自然也就能找到一些克服拖延症诀窍。

拖延症其实是一个千古难题,古代的人同样会得这种病。在《传习录》的“陆澄录”,记载了阳明这样一句话“觉懒看书,则且看书。”后面阳明又总结了一句“是亦因病而药。”就是说,当你觉得想要拖延去做某件事时,就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这就是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如果,换一种思路,按照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说法,一个人知而不行,其实是未知,那么我们就来解决这个“未知”的问题。在《传习录》的“徐爱录”中,徐爱曾经问:“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悌者,却不能孝、不能悌,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阳明先生回答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那么拖延症患者知而不行的原因,已经被阳明先生言明了,就是“已被私欲隔断”,阳明先生将良知比喻为镜子,私欲比喻为灰尘,现在虽然良知知道该做某事,却无法切实做到,根子上的原因是良知这面镜子蒙上的灰尘太多了。

知道了却不去做,这是拖延的本质,这病只有一种药可治,即知行合一。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