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人须在事上磨

2017-11-02 eNet&Ciweek/岁寒

事上磨是做好事情的第一课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王阳明先生回答说:“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静守的时候觉得某种想法很好,可一遇到事情却又不能按照那种想法做,在阳明先生看来,就是因为只知道静坐修养,而不知道努力克制私欲。“静亦定,动亦定”,这里的动与静在阳明先生眼里已经是一个辩证关系了,只要是专一,不管是在动中,还是在静中,都应该专心致志。不然,即使身体端坐,寂然不动,如果内心思绪万千,心猿意马,这其实还是一种躁动;相反,如果专心做事,虽然是在动,从专一心无杂念的角度来说,这又是静。静不是静,定而后能静;动不是盲动,定而后能动。

这让我想到《孟子·告子》中《学奕》的故事,“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专心致志和三心二意会将面临同样学习条件的两人引入两个不同的结果,问题是谁都知道专心致志是好的事情,但鲜少有人能做到,就像韩寒电影《后会无期》里说的,“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许多人仅仅是停留在“听”,听听也就过去了,没有拿出实际行动,,又怎么能过好一生呢?“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所以,迈出第一步,用心想,用力去做一件事,是做好一件事的第一课。

磨练中成才,逆境中成熟

人只有在磨练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这就是在具体事上磨练的含义,也就是要培养活智慧,而不做死学问。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事上磨练,通俗地说,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芜杂的具体事务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用阳明先生的话就是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

王阳明一介文人,不是战将出身,却能用兵如神,屡建奇功,其中一个原因是王阳明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早年骑马射箭游塞外,二十六岁时苦读兵法,用果核排列成阵形进行演练,还曾被人笑为是赵括“纸上谈兵”。

人须在事上磨的内涵包括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坚守本心的选择。人生进退是常事,关键是能挺住,坚持不放弃,就在那里一步步地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古今中外、各行各业,能经历磨练,走出逆境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数不胜数:战胜失聪创作许多世界名曲的贝多芬、克服身体疾病思考宇宙的霍金、多次被贬谪依然不忘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从被当作骗子到创造巨大淘宝王国的马云、经历两次高考失败最后创立新东方的俞敏洪……

能经历事情的人,在百折千磨中,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成为一批可以被打倒,内心却永远不会被击垮的人。

沉淀自己,成为质美之人

阳明先生的学生陆原静问先生说“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意思是本质美好的人善德尽显,缺点也都融化消失了。成为质美之人也是不忘初心,坚守本心的一个修炼,然而每个人的禀赋不同,一开始的品质不同,禀赋差一点的可能需要更多努力。就像孔子所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如何到“知”和“行”,那就是在事上磨,就是要积极投身于实践,在顺境与逆境中依然能坚守本心。这里的“凡事须在事上磨”与现代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古人的智慧和教导依然值得我们今天去学习和借鉴。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