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道是无时无处的存在

2017-09-06 eNet&Ciweek/何单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蒲花、柳絮、竹针、麻线。这里面的道理浅显易懂,修道一事,殊途同归。

《坛经》编外讲六祖生平,也讲出许多宇宙真理。惠能初到东禅寺,被弘忍大师派去干一些劈柴、舂米、打水、除粪的杂活,是修道。但惠能的此番修道比起常人,意义要多一点点,因为一般人干这些就罢了,一个未来的衣钵继承人,在被大师赏识的情况下干这些,是磨难。

所谓经历磨难才能修成正果。东禅寺是个修道的好地方,可得到高人的点拨,但惠能之所以成为六祖,修道在寺外。点拨有益,但磨难才是正路。在东禅寺干杂活是磨难,但真正的磨难却是生活所赐。

没有经历生活磨难的人能不能成佛?佛说绝对不能。如果读书没有明白这句话的道理,那就去看电视剧版的《西游记》。

为什么惠能悟性高?为什么一个砍柴佬会胜过高学历的上座?

开悟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重磨难。开悟关乎认知,认知有障碍难以开悟。认知的过程充满重重磨难,读书就是一重磨难:读不读书,读什么书,读不读懂书。

现在媒体比以往丰富,那么看什么电视节目,听什么音乐,与读书一事等量齐观。但有人认为读书难懂,看电视听音乐容易懂(潸然落泪或者皮肤高潮);有人认为读书容易懂(解惑),看影视节目听音乐难懂(难生感悟),这是认知上的另一重磨难。

认知上最大的磨难是无处不在的鄙视链:上网鄙视看电视,读书鄙视上网,文言文鄙视白话文,竖版的鄙视横版……倘若把意识都留在这一层面,就很难接近真理。

悟性很重要,人是有悟性的,猪狗鸡鸭没有,猪狗鸡鸭别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哪怕经历九千九百八十一难也成不了佛。悟性之下,才是生活的历练比文凭重要。

为什么自性清净?为什么拂不如不拂,本性就该不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有一种通俗的理解,放下一切,真心自见。

谁能放下一切?试想你什么都没有,又如何努力都无果,一切是指什么,别人的一切与你有关吗?或者你什么都有,天下万物信手拈来,一切之于你有意义吗?对于剩下的处于中间状态的真实的各位,“一切”是什么,“放下”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想不出答案,那么这个“一切”就应该是虚的,它一定不是物理的东西。那么放下非物理的东西,就回到上面的讨论——思想(包括认知这个前提)是一切所描述的对象,“放下”就是开悟。自性就是清澈干净的无私无杂念,既无杂念何来打理?

但话说回来,人要吃喝拉撒睡,都是伺候一个物理的存在。朝着社会的属性讲,人要扶老携幼养家糊口,要生产消费,要关心公共事务,要共建文明社会……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性呢?

所以人们退而求之,追求良性。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