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2017上半年度中国手机银行排行榜TOP50

2017-08-19 eNet&Ciweek/半青

手机银行.jpg

当前,随着“互联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万众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传统行业正加速转型,积极融入到互联网浪潮中。互联网金融猛烈地冲击着传统银行,各大银行纷纷布局电子银行业务。同时,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让手机银行得以迅速发展。

对于银行而言,通过推广手机客户端,使得各大银行能够弥补营业网点覆盖密度低的缺陷,为客户创造便捷条件。同时削减自身客服成本,为市场竞争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各大银行积极打造移动互联网产品

在行业下行周期和新金融业态蓬勃发展的双重影响之下,对传统银行而言,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就目前来看,大银行的转型方向大致是“线上互联网化+线下网点智能化+走出去+综合经营+交易银行+科技驱动”。大体上看,除了规模的不同,转型方向仍然是趋同的,可见,即便每家银行都能转型成功,结果依旧是同质化的。

根据艾瑞咨询2017年4月20日发布的《2017Q1中国手机银行市场研究报告》中显示,国有大行凭借其已有行业地位和庞大的客户群体,其活跃度位于前列。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行掌上银行的活跃用户占比分别为2.20%,2.11%和1.96%,分列前三位。

中行手机银行、农行手机银行、工行手机银行等在其手机产品打造方面,可谓都在引进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扩大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并改善用户体验,致力打造移动互联网产品而非单纯的网银手机版。同时,利用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将金融理财业务对接移动端,并简化流程。因此,与第三方支付产品相比,手机银行产品在功能上将更具优势。

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转换服务模式

但是,在个人业务方面,尤其是涉及支付、转账,手机银行的用户黏性远低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这也说明,传统银行的金融中介和信用中介角色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冲击下,也正逐渐被弱化和瓦解,推动其逐步向“互联网化”和“交易型银行”转型。所以未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为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同时,各大银行在推广优化个人手机银行服务,应该发挥独特优势,将对公业务与移动金融趋势相结合,打造全渠道、全功能的对公移动金融业务。银行对公业务包括存款、票据查询服务、支付阶段、ATM曲线、理财、银企对账、回单验证多种服务,内容繁杂。如果能够实现业务的移动化办理,将为客户和银行提供巨大便捷,也有利于银行业务的稳定开展。

未来银行可能是数据驱动的银行

而此前,几家互金巨头和几家大型银行相继签署合作协议,在市场中赚足了眼球。不过,各行各业,传统巨头的转型向来不易,成功者寥寥。

就商业银行而言,在行业周期的下行阶段发力转型,决策层固然有强烈的紧迫性,但似乎未找到明确的方向。未来,想要顺应移动金融热潮,手机银行应积极整合资源,主动跨界,将手机银行整合为集生活、消费、金融为一体的开放平台。

不得不提的是,当前在消费金融领域银行系产业也积极发挥着能量。但这一切都离不开用户,而要真正的了解用户,就离不开大数据的运用。随着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发展完善以及数据来源迅速扩展,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大数据可助力银行业更深层次的获得并使用、设计客户更加全面、系统的数据。

互联网时代在变,企业定位变得尤为重要。《定位》中有一个核心的理论:产品的实力并不产生于企业的实力,相反,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潜在客户心智中所占据的定位。

结语

纵观历史发展,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为全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手机银行目前就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现有的人脸识别、手机钱包等技术已能完全支持手机银行的安全运转。并且,现有的技术已让手机银行比传统银行更搞笑、更安全、成本更低。

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企业忽略了移动端,那么它将损失大量的客户。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于移动。如何通过移动设备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体验,会是手机银行的突破点。就像是给每个人提供一个不需要再去银行网点的“移动银行”。

相关频道: eNews 排行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