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她走路带风

2017-08-04 eNet&Ciweek/沐风

什么是动力?

大学的时候办社团,新生入学纳新,热忱加兴奋,我忙得连饭都忘了吃,平时嫌苦一口都喝不下去的茉莉清茶,别人递到手里我看也不看一眼就能一口气喝掉一整瓶;做公益活动的时候独挑大梁,前后打点,募集大批物资到需要的地方。

那个时候,心中仿佛有一台内燃机。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读大学时出生的孩子现在都上小学了,几个月前我每天早晨出门上班时都能碰见的那位孕妇,现在已经抱着宝宝遛弯儿,地铁里女孩子们的衣服从羽绒服换成雪纺又换上薄薄的毛衫,树上的叶子绿了又黄,我问自己,这些年,你都做了什么?

上一份工作,住在公司附近,每天九点起床九点半就能到公司,步行的距离,不用挤地铁,事务性的工作也不怎么费心,每天准点上下班,业余时间优哉游哉,写字健身谈恋爱,舒适无比。

只是,时间久了,我觉得空虚。

那么,就跳出舒适区吧,辞职换工作搬家一气呵成,住到理论上六环外但内心越来越怀疑是八环的地方,每天上下班各一个半小时的路程。

当初以为靠着精神和意志可以克服困难,慢慢地发现体力不支。

工作方面,也不轻松。我总是不能如期完成工作,我加班加点,甚至熬夜通宵,发现效率并没有提高多少,反而造成了第二天的精力涣散。

长时间恶性循环,再加上下班路途遥远,我疲于奔命。

不能再糟糕的状况。

我想,这大概就是跳出舒适区必须要经历的吧。同时也在反思,同样的工作,为什么别人可以轻松完成,我要如此费劲,另一方面,我开始踟蹰,我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在心中默念,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一想当初为什么来这里。

穆来纳森的“带宽”(bandwidth)理论讲,长期太穷或太累会使人匮乏,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

我想我大概是掉入了时间陷阱。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间管理部分讲,高效能人士应该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并不紧迫的事务上,安排长远的发展,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减少紧迫事务的数量。

所以,动力的表现形式可能是走路带风,地铁换乘时放快脚步,不去等拥挤的电梯而是从台阶快步走上去,打字时手指在键盘上飞,稿子没完成时宁可通宵也要赶在deadline之前完成。

但走路带风和打字如飞并不是为了赶打卡时间和deadline,而是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去提升自己,让时间过得更有意义。

动力更不是一时一刻的爆发,而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高度警惕,是对那些爆发日复一日的坚持,长久的践行。

而这一切,都是写出优质高效稿件的前提。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