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孝与现实

2017-06-02 eNet&Ciweek/雨寂

最近,读到《中庸》中关于孝的理论,大家关于这一话题和它的现实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拒绝“不孝”的道德绑架 

孝顺的定义,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儒家文化更是认为孝是最基本的德行。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从来没有忤逆过父母的意思呢?答案不言而喻,因为无论是孩童时代的调皮不听话,青春期的叛逆与自我,还是与父母的代沟,我们或多或少总有过一些与父母意愿背道而驰的时候。所以如果严格从定义上来讲,我们都有过不孝顺的时候,但是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它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

大部分情况下,奉养父母并不难,难的是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无法事事都顺从父母的意志,但是不能将有主见一概批判为不孝顺。

儒家思想曾被统治者利用作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政治手段,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们是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长大的,时至今日人们思想上的淤毒还未根除,尤其是我们的长辈。

随着父母一天天变老,接受新事物和学习的能力逐渐下降,他们的思想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思想的快速更新,他们的很多想法和观念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上,他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变化往往来自于周围同类人之间的互相影响,经常会妖魔化来自社会的某些观点,形成很多偏见,这也为我们与父母沟通带来更多障碍。

怎样平衡孝顺和有主见的关系,消除沟通障碍,我认为坦诚的沟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报喜不报忧”是中国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常见的表达爱的方式,最亲密的双方总是要靠猜测来明白对方的真正处境和意思,我们总是有话不直说,这也增加了双方产生误会的机率。

一件事的对错常常是难以界定的,尤其是在它还未发生时。当我们真的与父母的意愿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通过真诚的沟通,借鉴父母长辈的经验,明白他们的担忧,同时也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和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最终双方都能够清晰明白这件事的利弊,并商讨出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我们更拒绝“不要愚孝”的开脱借口

追溯到西方文化涌入中国,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和天性,我们都知道要继承中西方文化的精华,摒弃糟粕,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该怎样辨别和筛选出需要我们继承的,当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宣扬和应用这些文化时,又该怎么去把握分寸。这造成现代很多年轻人一味崇尚个性、自由、自我,但经常过度以为个性就是放肆,自由就是放纵,自我就是唯我独尊。正如一些人用“不孝”对你进行道德绑架,给你扣上了一顶舆论的帽子,逼迫你做一些让他们满意的事情一样,很多人口中的“不要愚孝”也只是为自己的“不孝”开脱的一个借口。

“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愚孝,在当代社会中即便存在也不是大多数,况且中国社会家庭的形态有千万种,各地习俗不同,每个家庭的认知和理念也不相同,的确存在不少价值观有问题的家庭或是荒谬的情况,我们不能对少数事件的敏感就夸大其意义和影响。

没有天生就专业的父母。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今日,人们只有受到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律师或医生,然而奇怪的是,他们却能够身为父母而不必接受任何教育,以为无需教育就能胜任此项至为重要的工作。”我们的父母都不是天生专业的父母,更多时候因为他们的不专业,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爱,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让我们接受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是大多数父母的常态,可能有些父母一辈子也没法做到专业,用你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你。但是他们毕竟给了我们生命到这个世界来看一看,我们能不能像他们包容我们曾经的“不孝顺”一样,包容他们的不专业,用智慧去处理好孝与被孝的关系,而不是用借口摆脱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道德虽不是法律,但却是我们心中要求自己和衡量别人的相同标准。

既然人人都知道要孝顺,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孝顺

如今“弑父”、“弑母”、虐待父母或是见财忘义等等这些违背孝道的事已不止一次的发生;根据数据的统计,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年人将持续递增到的1.18亿。的确,孩子不仅是父母的“私有物品”,更具有社会属性,但是孝顺和追求梦想奔波打拼之间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可以选择可以平衡。然而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理论和想象的层面,真正做到的人很少,一旦面临选择,总是会舍弃我们的责任。我们总是给了自己太多宽容和借口,纵容自己的自由,也正是这样,不仅缺失对父母的陪伴,更造成了很多子女的不可挽回的遗憾,我们也有老的一天,不妨换位思考。

另一方面,孝于社会而言,能够减少冲突,构建和谐。提倡孝还是希望为人子女,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做最好的儿女,放下自私和欲望,多去宽容父母,回归家庭,回归初衷。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