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我们所追寻的美德

2017-06-02 eNet&Ciweek/易安

电影《千与千寻》里,千寻父母被美食吸引、纵享进而变成猪的镜头起初让我十分不解。当时只觉得,这是一个画面不恐怖但令人内心无比担忧的情节。小姑娘千寻在这陌生的境地,父母遭遇如此诅咒,该如何继续?

不同的人对这个情节的解释不尽相同吧。我却想起了《中庸》里,孔子如此日常地点明道之不行:“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这句话颇日常也颇残酷,作为肉身的人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这是度日的基本条件。然而,又有多少人只懂得吃,却不懂得味道。这味道也许就是人生的兴味、人生真正的滋味。

有时候会觉得“道德”二字,几乎要沦为了大而无当的口号。此种情形需警惕、需淡去,而要回归平实、回归到对人的基本尊重。朱熹的《中庸章句序》引用了《尚书·大禹谟》里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被后世称作“十六字心传”。所谓学术研究里的道统论,抑或被简化概括的叫法,其实都是框架性的、系统性的,一个人只有真正深入体察,才能了解这些文字的真正力量。它显露着我们的先哲对于个体道德生活的自然肯定。

我认为,人是非常脆弱的,作为集体的社会是需要符合天道与人道的。而人的本质是什么?如果说西方思想注重认识论、注重对于大脑的研究、注重道德哲学的探讨的话,那么中国哲学无疑更注重人的德性。这种德性关注自然、关注情感的自然生发、并对政治作为一种公共生活能够自上而下营造社会文明拥有共识。正如《诗经》里所传递出的远古生活图景及政治良序,我猜想这也是《诗经》在《中庸》里被广泛引用的原因吧。

我们无法想象生活在12世纪的、大约九百年之前的朱熹面临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但我觉得,即使科幻小说或者科技将现代人类引入了仿佛前途无限光明的瑰丽空间,人作为人始终要有敬畏心。

每个时代的个体组成这个时代,而时代往往将个体置于一种难以一目了然的境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并不只是那个遥远时代的写照。

《诗经》有云: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如果你正自身难保,别急,你仍然可以追求向内的生活。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章》)难道做到中庸就这么难?人追寻美德,人本质上是柔软的。

柔软如千寻小姑娘,至刚如其内心的成长。后来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心地回家了。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