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事上磨

2017-05-05 eNet&Ciweek/盼雪

王阳明说人参加一切社会活动的“理”,都来自人心,此时心外无物,此时心外无理。日常生活中,不管工作学习,人人做到格物致知,做到致良知去私欲,当然人跟人的资质、阅历、悟性等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格物的能力,致知的水平,去私欲的恒心参差不齐,但是大家都朝着“圣人”这个灯塔前行,就算前行的步调不一致,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心往一处使,社会还有什么复杂,心中共有一个目标,还有什么个人的小私欲。

道理,好像大家都知道,说是这么说,参透的又有几人,只能说懂了一成两成。于是有的人知而不行,以为知道了,却是不知。只在心中立做圣之志,克力行之,知行合一,便是致良知之法也。

人在社会活动中,比如工作中,经常在“事”上磨练,当不能很好的解决遇到的工作难题的时候,归根到底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或者根本没搞清楚这件事本没有什么对错。不能说大多数人说的就是对的,也不能说自己觉得的就是对的,不能说书本上写的就是对的...其实,是与非并不存在于事物,只存在于自己的本心,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天理既是人欲”,一个人的本心如果是无善无恶的话,他的心也就是天理,无善无恶也就是心无杂念,如果一旦有了杂念,那么对事,对人,对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有了主观的善恶之分,但是这个主观的善恶之分不是正确的,夹杂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处理问题和解决难题就承载了自己的私欲,人的迷惘往往源于此。那么问题又来了,道理是知道了,如何做到呢,做不到的话,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知而不行是不知。所以,如何做到无善无恶、心无杂念?这个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就是以豁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私欲,人变得烦恼、变得复杂、变得善恶之心分明的根源就在于私欲,但是大多数的寻常人很难无欲无求,既然很难完全消除私欲,那就需要我们要制约内心,制约自己的欲念,如果你不能征服自己的心。王阳明说的心即理中的心,就是无善无恶去除私欲的本心,这样的心才可谓天理。所以,用一颗去努力去除私欲的本心,在大小事情上面磨,循环反复地去格物致知,存天理去私欲,在这基础上解决短短一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会更简单容易吧,“磨”的过程也将会是轻松快乐的。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