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017-05-05 eNet&Ciweek/昕宇

读书或者思考的时候觉得某种想法很好,可一遇到事却又不能按照那种想法去做,有一种打回原形的感觉。这是因为只知道静坐修炼,而不知道努力下克私欲的功夫。这样,一到事上,那些想法就不管用了,又回到修炼之前的状态。人必须在具体事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做到“静止时能守持天理,行动时也能守持天理”。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省不得事,造不得假。

事上磨——推迟满足感

人的一生会遇到一连串的难题,解决人生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案,即是自律。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我认为这是可行的生活方式。

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一位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一位心理专家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你吃蛋糕的时候是喜欢先吃奶油还是蛋糕呢?”分析师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奶油了,因为奶油更好吃些”。原来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他整体速度极慢。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如果我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不容易改善,导致拖拉,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知行合一,知善立行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我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可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以前每次写文章的习惯不好,有时候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做完,令我心神不安,不写永远不会结束这种状态。但每次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轻松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但写完之后,感到心情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积极面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自律——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其中的道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 ,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很大的助力。

能够做到二者合一的必然是工作生活中的强者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是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用“知”去指导“行”,然后在实践中不停地用“行”修正自己的“知”。如果内心里道理都懂,但却不去行动和实践,只是“知”而没有“行”,无异于纸上谈兵;如果行动了,实践了,但却是力不从心没有做好,说明“认知”还不够,还需要再学习、再思考。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