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已经阅读了一段时间了,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听、读。阳明先生格物致知的思想已经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回过头来看“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从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似懂非懂。面对工作和生活凭本知去做,益处越来越大,散发的能量也越来越大,影响的人群也越来越多,留给别人的印象更是越来越好,不久的将来,不懂我们的人会慢慢懂。不理解我们做法的人,也会慢慢的去学习。毕竟善是人之本源。阳明先生在35岁时遭遇政治生涯的沉重打击,受奸臣所害,被下放多年。但,这也是阳明先生平定内乱,建立治理一方的好机会,将所学所得全部用于造福百姓。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阳明先生悟通了心学的真谛,并将它发扬光大。没有这样的坎坷道路,也不会成就阳明先生总结出如此多的心法,以便后人学习。希望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人生也能在读书过程中,积蓄力量,格物致知,去私欲,存天理。影响更多的人,尽快在风雨过后,见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