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Fintech是“新酒旧瓶”,还是将由中国引领的下一场金融革命?

2016-08-05 eNet&Ciweek/析文

7月18日的朗迪(LendIT)中国峰会上,镜头和媒体将更多的关注给予了“普惠金融”首席技术官方亮。这位略带点“美国嘻哈式”装扮风格的海归人才,用15年的硅谷工作经验为现下中国金融界发展致以了堪称犀利的观点:将引领下一阶段Fintech全球革命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相较于高渗透率的美国传统金融体系,Fintech在中国所拥有的潜在利润空间或可突破万亿级价值规模。

公司-普惠1.jpg

2015年下半年伊始,遭遇信誉重创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为了去P2P化,大批网贷平台开始换上所谓的新“马甲”并转型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宜信、积木盒子等行业排头兵接连发力智能金融。但热炒概念过后,却鲜有企业能真正以数据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从互联网和创业的全局视角重新梳理金融业务,并用创新模式及方法改良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 

因此,接下来的行业质疑声不断——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之间只是换了张皮继续卖概念?其本质区别为何?在利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流通、投资和中介服务过程中,Fintech的推动力在哪?而此时此刻,当方亮以一曲“豪言”为中国Fintech正名,为处于世界金融风暴中心的中国战场打上一剂强心针时,业界很多人不禁报以疑义。

Fintech的下一座“栖息地”,需要怎样的条件?

从Fintech的“发源地”——美国金融市场发展来看,金融科技公司通常以割裂那些不足以科技化的大型金融企业和体系为创立宗旨,较为典型的如Xignite、Betterment等,均利用一套前沿技术手段实现海量经济金融数据处理或提供资产在线管理服务。

但在方亮看来,Fintech并非是突然兴起的新形态,在金融渗透入各行各业,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传统金融所未能涉及的问题,并最终提升信息透明度的过程中,Fintech正是伴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渐由概念走入人类生活,只不过相比美国更强调金融经济的产业化及科技化,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或更愿意突出平台服务及互联网化。因此,ATM机、信用卡支付等都可被看作Fintech雏形,即用科技的力量改善金融服务。当现如今的市场过度热炒这一概念时,或许正证明着许多人对此定义的狭义化理解。

无论是从金融监管政策导向、数据与技术应用空间以及移动互联网进化程度来说,中国与美国都有着显著差别。曾在全球顶尖P2P平台Lending Club担任高级架构师的方亮在对比两国金融环境后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引领Fintech革命,优势主要集中于五点。

一、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将更多的金融触角延伸至企业级客户,针对个体或中、小企业的定制化服务较少,从可拓展市场范围角度而言,Fintech具有更广大的服务类别和对象;二、相对于美国更为模式化的征信体系而言,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容易凭借在技术和数据上的挖掘,突破此前存在的信用“无痕”窘境,实现对用户行为模式测算、欺诈成本控制等金融创新力的变革;三、无论是数据量亦或数据种类上,都是美国较为严密的征信系统所难以攻破的“城墙”,然而中国机构在数据获取上的相对便利已使各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基本自建着庞大的数据“帝国”,行为或信息数据体量大小又直接影响到风控模型的建立、更新及完善;四、与银行构成竞争的美国Fintech在政策监管层面已受到政府一定程度上干预或压制,而相比而言,中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优势形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的拥抱、支持却为Fintech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更优质的沃土;五、移动互联网及产品迭代速度的“大迈进”使得Fintech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的成长轨迹日益明朗,从以月为周期迭代进化为以天为周期,更灵活、高效的工作方式对于金融体制创新具有直接推助作用。

依据市场宏观环境及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方亮于是大胆认为,在Finech改善金融活动效率,对闲置资金实现有效分配,并满足小微企业和信用“无痕”人群的融资需求的风口之下,“方圆咫尺”的美国市场或很难再有所创造,而“年轻化”的中国战场则更适合Fintech栖息和成长。

Fintech革命场上的金融平台,带来的是怎样的“温度”?

PWC(普华永道)曾为Fintech的行业布局划分为六类:零售银行、支付和转账、借款和理财、金融财富管理、保险、区块链。而目前,仅放贷、支付是中国金融机构发力Fintech的两大主攻方向,虽然区块链、财富管理和互联网保险等业务也势头日盛,但并未有规模性业务覆盖。

从现阶段来说,中国许多金融科技公司在尽力用“智能投顾”、“区块链”这些看似酷炫且神秘的技术以“包装”自己的实力,但无论是在人工资产组合及研究上,还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或交易的真正去中心化上,中国互金行业似乎并未使其完全落地。

对此,方亮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所有对借款客户风控的审核、反欺诈、评分卡、风险定价等流程都基于着一套严密且真实的大数据,因此风控模型或大数据处理方式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金融其他领域。当许多概念仍悬在半空中时,“普惠金融”要做的更多是将基础部分——大数据和关系图谱用一套更智能化的方式设定和使其自我更新。砖垒好了,才有更稳固的基座。未来,智能投顾等新业态才可能基于此而发展,所有金融科技都能基于此而最终归于智能。

其次,随着中国Fintech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工具上的疯狂拓展,一个看似巨型的金融网络也因此而日渐扩容。但方亮对此显得较理智,用他的话说,“工具本身只是工具,金融的成长还得依赖看人对算法、对金融模型的理解,工具所担任的仅仅是辅助角色,能加速整个创新的过程,使其变得更加便利。”由此来看,链接资金、促进资产流通的背后,最为核心且本质的仍是一个个独立且紧密关联的个人,无论是围绕“人”所搭建的风控模型,亦或是为“人”而服务的金融科技团队,都在共享着同一颗树上的“果实”。

也正是在服务Unbanked(未被覆盖的市场)的理念和差异化路径选择之下,“普惠金融”将更多的资产端业务圈定在中国的二线以下城市。在方亮看来,真正“有温度”的金融平台就是要惠及每一位老百姓,尤其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人群,而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风控体系,正是降低了资金流通过程中坏账等一类不确定风险,并还原了Fintech的真实本质。随着技术的成熟,这颗树上的“果实”也将日益丰硕。

当“中美”火花碰撞,创造的是怎样的金融革新力?

方亮相信,在世界经济体中,中国Fintech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只是填补了国内很多金融需求的空白,其更深远的辐射力量在于加速Fintech全球化进程,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创新做出典范。

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预判,主要在于方亮骨子里那股由不同文化碰撞后所激发的一种对金融观念的重构和一种在金融海潮里探索未知的心境。在6000余人规模的“普惠金融”里,方亮掌管着300余人的技术团队。面对自我与团队在文化背景、知识储备及思维结构上的重要差异,他更多的是鼓励每个人能萌生强烈的“自觉意识”,做好自己的主人,并给予大家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权。针对于此,“普惠金融”和方亮实行着一种叫做“敏捷文化”的改造,依靠工作形式上的转变带动思想和工作积极性的改善和提升。

也正是这样开放透明及多样化融合的环境,让方亮能真正放空自己,放手去做一切能驱动金融创新、能为中国真正引领Fintech革命以及一切源于本心的事。对于方亮和“普惠金融”来说,这样的梦想的确足够宏大,但Fintech风口下,更伟大的梦想才可触达更高的山棱,所有在今日看来被报以疑义的路标终将会指向终极出口。 

相关频道: eNews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