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四句教

2016-05-03 eNet&Ciweek/马修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传习录》中记载了为王学继承人争论不休的"四句教"。

王阳明的本意是说,作为人心本体的至善是超经验界的,它不是具体的善的行为。有所为而为的善是手段,无所为而为的善才是至善。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间具体的善恶。具体的善行只是无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发用流行。王阳明说人心之无善恶是要人们不要去执著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

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说,王阳明这样说是针对那些“先有乎善者”的。王阳明本人也说过:“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四句教对人心本体的界说和心学开创人程颢的思想是一致的。程颢说:"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就是无心无情,没有先入之见。有了这种心,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因此,人惟一可作的就是去“致良知”,也就是为善去恶,去私存公,来恢复良知的觉悟。

人之本心本无善恶,做出善恶之事不过是意念之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阳明提出了其著名的“知行合一”的论断。正如王阳明所说:“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在这一点上,王阳明的论断是伟大的,也是独特的。因为他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化解了哲学史上有关人性善恶的争论。把“善行”同“人性本善”、“恶行”同“人性本恶”区别了开来。在王阳明看来,人行为之善恶完全取决于这个人在当时情景下的“一念”之间,而不能由此推断这个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对于人的本性而言,是无所谓善恶的,正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一个所谓的好人,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下可能会因一念之差做出恶事,同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也可能去做好事。人心难测,更多的时候是一念之差,怎能通过一个行为或一件事情盖棺而论呢?

正如金庸在武侠小说中所告诉我们的:正邪、善恶就在一念之间,名门正派作恶事也是邪教;邪教替天行道、行侠仗义也是正派。不知金庸是否受到过王阳明的影响,但其表达的观点却是这位阳明先生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你不是因为是好人,才去做好事,而是因为你一直在做好事,你才是一个好人。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