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大学》释“治国平天下”章

2016-03-08 eNet&Ciweek/涧溪

巧的是在2月29日这天把《大学》这本书来个收尾,下次要感这个日子又要4年以后了,不知道那时候的互联网又有怎样的变迁。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具有结尾的性质。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絜矩之道”,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政者个人的优秀品质,未必能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如领导者个人清廉未必能带来整个社会的清正廉洁;而坏的风气却往往很快地上行下效,也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故在讲求“絜矩之道”,注重德治的同时,也应注重法治和体制约束。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民主是治疗社会不公的一剂良药。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通俗来讲,也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为民作主”,因为权集于上,所以民众所得实惠归于统治集团的恩赐,故虽有“载舟覆舟”之说,但民众的地位低下,不足以对贵族阶层形成有效制衡。今天的民主社会,是“由民作主”,权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但现在的中国,民主程度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民主”并非是徒具形式的“投票画勾”,形神毕备,形神合一,才有社会的公平、和谐与稳定。

儒家思想重德不重能,重德不重财,从“若有一个臣”、“以财发身、以身发财”、“长国有而务财用”等表述中可见一斑。从政重视道德品质固然重要,若“德才兼备”“德能俱佳”似乎更好,不过从为民众谋福祉的角度,有德者似更能取信于民。不过,道德也并非是万能的,在腐朽的专制体制下,高调的道德宣传与说教,反而造成了一个不道德的社会,制度约束亦即法的约束尤其重要,这一点也不容忽视。关于德与财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亦即“财”在社会生活中是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国家没有理财、管理经济的人员,没有经济的发展作后盾,高谈道德文章也是没有社会的稳定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即为此义;但“财”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能“聚敛于上,以虐其民”,让民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戴。另一方面,“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必须同步进行,不可偏废,顾此而失彼,社会方能和谐安定和发展进步。

“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今则不然,试看一些“富二代”们,开着宝马车去领低保,去申请经济适用房,自家不该享有的权力,少不了争取一番,自家该尽的义务,如纳税、慈善等,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平日里飞扬跋扈,在“小利”面前却不耻于与“草民”为伍,也是该从老祖宗那里学点做人的学问来提升一下了。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