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彩电业洗牌开始,谁会是那面不倒的旗?

2015-07-03 eNet&Ciweek/星蕾

近年来,以互联网营销模式的智能电视更是对传统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电视品牌兴起,传统电视企业也寻求从网络营销方面的突破,从而给电视市场带来了较大的改变。此外,在电视的技术层面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技术点,如3D、4K、曲面、量子点等众多技术正步入成熟。

电视用户也逐步实现了一定的细分,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以下榜单对当前市场主流智能电视进行筛选,按产品特征做了分类,并综合产品品质、使用体验与画质,以结合价格因素做产品排名。

 长期以来的全球彩电行业内,一直都以中日韩三系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尽管中、日、韩三系彩电在全球的总体市场份额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各系彩电厂商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彩电业的洗牌已然开始了。

日系品牌全线回撤

今年一月份,松下关闭了其在华的最后一家彩电工厂,尽管松下强调今后还将以贴牌代工方式在中国销售松下彩电,但其中国加工厂的边缘化已经注定。近几年来,日系彩电厂商亏损严重,松下、东芝等厂商已经计划退出电视行业,曾经被称为“液晶电视之父”的夏普也正在收缩电视业务,而情况好些的索尼在中国市场虽然勉强维持,但也曾一度传闻其要剥离电视产品和移动产品。就以上这几家主流日第厂商的表现,也印证着日本彩电巨头近几年在海外电视机市场所呈现出的萎缩之势。

造成日系品牌集体败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受日本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其创新能力已经无法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而对于一些传统的电视厂商来说,新时代的用户需求已经改变了市场的经营模式,这恐怕才是日本彩电企业衰落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厂商涉足电视领域,以互联网思维杀入传统彩电领域,以互联网营销手段迅速占领市场,产品以超高的性价比吸引着用户,以电商渠道为着力点,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成本。而事实也证明这种经营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所热捧,而互联网厂商们也由此尝到了甜头。

面对突如其来的互联网经济,对于转型较快的国内彩电厂商,无论是自我转型还是与互联网厂商合作,都迅速的推出了自有的互联网品牌,而有着数十年成功品牌营销的日企,却显得过于僵化和缺乏灵活,在十多年间墨守高价格高端定位,影响了市场份额扩大,并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渐渐萎靡。

摆在国产厂商面前的三大问题

国内电视厂商在这场互联网比拼中,虽然占据了最大的优势,但其隐患也逐渐体现了出来。国产电视厂商在追逐规模效应抢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过分看重价格优势和营销手段,反而忽视了规模效应所应表现出的研发和技术优势。而当国外厂商推出一款使用创新技术的产品时,国内厂商总是先行观望,然后再被动跟风效仿,这也深深影响着彩电行业的创新发展。

 

 

 其一是价格战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进步。当下,随着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跨界,价格战再度升级。互联网电视“成本定价”的模式并未能大幅度提升其销售额,小米电视2014年全年出货量仅为30万台,但如此低价却对传统电视厂商带来了巨大挑战,TCL、创维等国产厂商不得不采取同样的方式作为回应,将利润拉到行业最低。

擅于并热衷打价格战,是国产电视厂商长久以来抢夺市场份额的惯用手法。降价在帮助品牌迅速获得市场关注和份额的同时,也让整个行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继而让国内电视厂商无力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投入足够的资金。

第二是盲目跟风使彩电行业失去创新。当2013年韩系的三星、LG相继推出曲面电视时,国内电视厂商还在为赶上“智能电视”的浪潮兴奋不已,对于机遇的关注和欢呼甚至一度制造出国产电视厂商将借着智能电视的浪潮一举扭转市场被动局面的幻觉。有媒体在报道中片面对比智能电视的销量数据,以此来突出国产电视的竞争优势,成为了制造这场幻觉的帮凶。

 2014年,当海信、长虹、创维、TCL等国产电视巨头回过神来,纷纷跟风“曲面电视”时,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时间。新的曲面高端市场几乎被三星独占,达到80%以上。似乎这也印证了之前业内人士的分析:相比技术流的韩企,国产彩电企业至少落后一年的时间,甚至更多。

 

 

 第三个问题是国产厂商善于炒概念,而轻视产品品质。事实上,并不是国产厂商总慢半拍,在4K超高清电视上,概念曾一度被炒热,但最终没有坚守住品质,被外资品牌后来居上。从13年开始,创维、TCL、海信等在外资品牌之前,抢先打出了4K牌,无论在品牌营销还是卖场的促销活动中,4K电视都被当成重要卖点,4倍于全高清的画质,仿佛不买就落伍一样。但现实是,大多国产4K电视仅搭载了一块4K面板,甚至是最廉价的,并缺乏最核心的4K画质优化技术。反观索尼、三星的4K电视,均搭载了各家的专利技术,能实现对普通片源的优化升级,达到接近4K的画质效果。要知道,在4K片源匮乏的情况下,这才是消费者眼中的“真4K”,无论看什么都能更清晰。三星电视在今年甚至还推出了一项赏“晰”悦目的功能,将画质优化武装到了使用频率最高的机顶盒。

尽管国内厂商在这场互联网热战中获得了短期的效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模式却阻碍了整个彩电行业的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

智能化没有错但体验更重要

近两年,智能电视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吞噬着整个电视行业。据了解,2014年,国内智能电视、盒子销量累计超过一亿,全年智能电视销量突破三千万,市场渗透率接近70%,预计2015年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将达85%。现在智能电视的功能不断拓展,厂商们对电视的定位已经不再仅限于观看影片的工具,更多的是一个智能终端,甚至可以说是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功能真的实用吗?

 

 

 在智能电视兴起之初,只具备观看在线视频以及网络浏览的“网络电视”产品,其功能非常少,只能观看在线视频以及网络浏览,连完整的智能系统都不具备。不过就使用功能来看,最初的网络电视反而是最适合用户的。不过智能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改善用户的体验,而是对功能进行盲目的扩张,也就是厂商们重视的卖点。

智能电视功能不断丰富,但是操控电视的遥控器却好像止步不前。虽然有触摸板、语音、体感等方面的尝试。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和人们的期望大相径庭。除了操控方式的限制外,智能电视的系统也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绝大多数电视和手机都是基于安卓系统进行开发的,在很多操作步骤上比较相近。但是通过遥控器进行操控的电视,其灵活性远不及触屏的智能手机。因此很多在手机上非常基础的操控,在电视上就会显得极其麻烦。退出一个任务,打开另外一个程序,往往操控的让人心烦。再加上很多智能电视的流畅度不够,经常卡顿,使用起来让人头痛。

 

 

 另外,智能电视应用质量不高,很多厂商都标榜自己的电视拥有上百万的应用程序,数量是十分丰富,但是绝大多数应用都是从手机端直接移植过来的,有些甚至没有针对电视大屏进行过任何优化。这些应用程序体验非常差,有些根本不适合在电视上使用。

电视游戏方则更是如此,本身安卓系统的优质游戏就不多,再加上优化的问题,使得电视上游戏的体验非常一般。通过手机和游戏手柄的确能够提升体验,但是支持的游戏又少之又少。

虽然说智能化是电视的发展方向,但盲目的扩展功能并非正确的智能化方式。与其去盲目扩展功能,倒不如踏实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对系统上开始优化,将用户常用的操作进行简化,提升电视的使用体验。归根到底,人们想要的是更好的看电视,而不是费力的玩电视。

核心技术是长远之道

在各行各业,都遵循一个道理,就是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在长久的发展中屹立不倒,电视行业亦是如此。在目前的电视产品中,4K、曲面、3D、超薄等技术词语随处可见,可以看到这些技术都是在屏幕上做文章,而屏幕也正是电视的最核心部分所在。

 

说到屏幕谁做的好,相信大多数人都应该有所耳闻,三星、LG在显示屏方面,确实属世界上一流水平,两个韩企更是领跑了显示行业数十年,其创新能力与技术能力都不容小觑。

其实除了三星和LG之外,索尼和夏普在电视的显示方面都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例如,索尼的特丽魅彩显示技术和夏普的四色技术,也都为自家电视的画质提升到较高水平。而在半导体行业最有发言权的索尼在电视芯片设计上更高一筹,这也是索尼在日企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下依然能够维持的主要原因。而最新的消息显示,索尼电视业务在亏损十年后实现首次盈利,这也是索尼坚守技术的结果。

 

 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国内电视厂商也在技术上寻求突破,比如TCL推出的量子点技术,体现了国内电视技术水平整体上的进步。对于国产电视厂商而言,单纯的凭借渠道和价格优势占领市场只能逞一时之快,长远来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

结语

尽管现在看来,占有屏幕技术的韩系厂商和拥有渠道和营销优势的国内厂商形势较好,但不能否认日系厂商的实力,或许我们看到的衰落正是他们的转型,未来彩电市场依然扑朔迷离。在不远的将来,也许我们能够看到国内厂商在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日韩厂商在互联网思维上的重大转变,这些改变与提高都将影响着厂商的命运乃至整个彩电行业。未来充满着未知,只有技术创新和理性改变才是那面永远不倒的旗。

相关频道: eNews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