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网上奇平视点:IT在玩“争上游”

2002-10-04 eNet&Ciweek

  姜奇平

  【eNet硅谷动力专稿】10月第一周,IT人过节没出去的,有许多在家打“争上游”。

  这一周,国际上不过节,但也有不少大家伙玩的是“争上游”。

  最显眼的主角是IBM。10月2日,IBM公司宣布,以35亿美元收购普华永道咨询部门的收购案已经完成。这样,IBM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咨询服务机构,占据了IT高端的有利位置。

  众所周知,“争上游”的玩法,是用大牌压小牌,谁在高端谁取胜。IT业“争上游”的玩法也大致如此,硬件在利润的低端,软件在中端,服务在高端,谁最终占据利润高端,谁笑到最后。

  本周的事例,看来在验证这种说法。

  先看第一个层面。对比最鲜明的,是富士通与IBM在硬盘问题上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果。

  《商业周刊》网站10月1日在“特别报道”专栏中刊登专文指出:目前美国各大存储器制造商的股票在急剧下滑,而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希望广大投资者最好对存储器设备的股票要保持高度警惕。这种形势不是今天也才有的。硬盘是下游,已成人们的共识。

  在硬盘上,IBM并不亚于富士通,但今年IBM硬盘业务出售给了日立公司,因为它在整体战略上,将PC硬件或外包,或出售,是一种战略上“争上游”的需要。这使它避免了当前这一轮硬件价格战中的被动。而富士通尝到硬盘这个奶酪的甜头后,一直不想松口,结果,终于跌了跟头。眼下,由于富士通生产的部分电脑硬盘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据估计,富士通最终需要承担的赔偿金额将高达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5亿),而且形势还在恶化中。

  富士通的硬盘这次出问题,肯定有偶然因素,但是,偶然之中有必然。硬盘现在属于下游了,发达地区久居下游,一旦打起价格战,根据以往经验,拼成本不是优势,拼过头了,质量出事是早晚的。按说,硬盘业务,由中国来接比较好,日本厂商不识时务,是战略眼光有限所致。

  再看第二个层面。是软件市场上IBM与Oracle的拼争。

  相对于硬件来说,软件是它的上游,IBM成为软件股,也是“争上游”战略的产物。

  虽然软件在IBM总体营业收入中仅占14%,但却占总体利润的32%,而基于软件的服务收入更占到公司总收入的四成多。另一项统计显示,2001年IBM软件收入达130亿美元之巨,成为继微软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其中,中间件业务的收入达100亿美元; 而据Gartner公司的统计,到2002年第一季,IBM在Web应用服务器市场已经超过BEA,在数据库市场上也超过了Oracle。以致今年六月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竟破天荒地将其算在了软件股之列。

  IBM“争上游”,受到压力最大的,首先是Oracle。Oracle原来还可以以上游自居,现在发现与蓝色巨人同场竞技,于是不能不加快创新步伐。进入10月,Oracle新发布了“Collaboration Suite”软件,帮助企业管理电子邮件、语音邮件以及日程安排,而且能够举行互联网会议,让员工向无线手持装置同步数据。发起了向IBM、微软主导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协作软件市场发起的反冲锋。

  第三个层面,是服务市场的上游之争。

  Oracle不承认IBM已取代了它在优势软件领域的地位,这只是“单纯军事观点”。放在整个价值链上“讲政治”, Oracle早就应看到,IBM这一回是站在服务这个更高端,在与它较量软件,软件本身的成败,还要看更高端的支持。所以,Oracle这一周要承认,它落在了下游。

  因为Oracle眼光放在协同软件时,IBM早放在了咨询服务上。显然,服务竞争是比软件竞争更高端的竞争。IBM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咨询服务机构,意味着什么?可以设想,如果客户接受了IBM的咨询,在做整体方案决策时,恐怕还没到细想软件阶段,就会让IBM“整体”俘虏过去。因为,Oracle卖软件,只是卖“帮你成功”的工具,而IBM卖咨询,是在卖“帮你成功”本身。如果IBM掌握标准,说什么样的工具会成功,什么样的工具不会成功,你怎么办?

  所以,本周“争上游”的赢家,显然是IBM。

相关频道: eNews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